九、在反走私战线上
雪亮的眼睛
一位派出所所长骑着自行车,从郊区回深圳。忽然,他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站在路边
等车,脚旁放着一只鼓鼓囊囊的麻袋。
所长那雪亮的眼睛一扫过去,便感到可疑:这儿不是公共汽车站,他在这儿等什么
呢?
所长跳下车,盘问起来。
那中年男人神色十分紧张,说麻袋里装的是汽车零件。
所长不相信,一模麻袋,心里就明白了。
那人没办法,只好打开麻袋。呵,亮闪闪的满是手表
那人拿出八十只手表、五百元港币,塞给所长,求他"高抬贵手"。
所长严词拒绝了。他把麻袋放在自行车上,押着走私犯走到派出所。细细一清点,
麻袋里共有走私手表1198只,价值人民币十万元……。
上面这个故事,是我在我国"南大门"--深圳市公安局采访时听说的。
随着对外逐步开放,大批友好的外宾纷来沓至,但是如同大米中总也夹杂着几粒老
鼠屎一般,走私犯也混迹其中。
走私活动已经越来越猖獗,反走私斗争越来越尖锐。
走私犯们花样翻新,走私的花招层出不穷:
"夹底皮箱",伪装罐头,"夹心"饼干,"有馅"苹果之类的,已经司空见惯;
发髻里藏黄金,鼻孔中藏毒品,耳朵里塞珍珠,口里含玉器,鞋跟里放金条,甚至
把珍珠吞进肚子……这些花招也已经屡见不鲜。
跟走私犯作斗争,需要一双雪亮的眼睛。
在深圳海关,海关人员正在检查一只手提箱。简简单单,箱子里只几件普普通通的
衣服而已。海关人员那雪亮的眼睛注意到,那箱子非常考究,最新式的航空皮箱。奇怪,
这么高级的箱子里,空空荡荡,只放着几件衬衫、短裤?
海关人员的目光,落在那手提把上。卸下几只螺丝钉一看,那手提把的缝隙里闪耀
着金色的光芒!
哦,黄金走私犯!
海关人员立即注意到同样的另外两只航空皮箱。从3个手提把内,查出了1.7公斤金
条!
又有一次,在广州海关,一位旅客拖着带轮子的皮箱慢慢走着。那皮箱总是朝一边
倾斜,而且那轮子似乎受到很大的压力,吃力地转动着。
雪亮的眼睛没有放过它。海关人员一检查,呵,箱底的夹层里,藏着150块走私手表!
雪亮的眼睛还曾注意到一辆进口的折叠式小轮自行车,那胎似乎过份粗大了一点。
一检查,内胎里藏满了走私手表!
一个腿脚有点不大灵便的男人,三天两头往返于广州与香港之间。来来去去,只拎
一个小小的手提包。那手提包中只有香烟、毛巾、牙刷之类,没有什么可怀疑的。然而,
恰恰因为他带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引起了雪亮的眼睛的注意。
对啦,他的腿脚不灵便,是因为他的左脚是假肢。一查他的假肢,里面的金条便露
馅了!
1982年5月,在北京曾破获一起国际毒品走私案件。
那是一个夜里,马尼拉--京航线的CA972班机。降落在首都机场。
海关人员开始认真细致地检查旅客们的行李。
就在这时,女检查员小吴发现从飞机上下来的3个港商打扮的人,在大厅里踱来路
去,不急于去办理海关手续,却仿佛在等待什么。
过了好久,他们才向小吴走来,接受检查。
小吴查看了他们的护照,他们来京的目的是旅游。他们当天早上从泰国首都曼谷出
发,经过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经过我国广州,然后飞抵北京。
小吴感到奇怪,从曼谷有直达北京的航班,于么要绕这么大圈子?说是旅游吧,一
天之内飞经那么多地方,怎么旅游?
再说,三位来客作长途旅行,行李却非常简单,只有两个背包、两只纸箱和一个帆
布箱。
小吴那雪亮的眼睛,注意到两只纸箱子。她对来客说:"请把箱子打开,让我看一
下。"
箱子打开了。"里面都是食品",来客说明道。
的确如此,里面装的都是食品--包装盒的一面是透明的有机玻璃,一眼便可看见
里面的苏打夹心饼干。但是,当小吴打开盒子,却发觉饼干后面放着塑料袋,袋里装着
粉末状的东西。
"这是中药'何首乌粉'!"来客连忙解释道。
奇怪,如果是"何首乌粉",干吗那么神秘。要放在夹心饼干背面?我海关化验人
员拿了一小撮粉末,把它放进"马基斯测验器:--一个装着硫酸和其他试剂的瓶子。
一摇晃,瓶内清澈的溶液,变成了鲜紫色!
毫无疑问,塑料袋里装的是毒品--梅洛因!
我国是严禁贩卖毒品的。3位来客被拘捕了。两只纸箱总共藏有1160克海洛因。经
审讯,原来,他们来自国际毒品走私的中心--"金三角"。
通过安全检查门的时候
如今,在上飞机前,每一位旅客都要走过安全检查门。
什么是安全检查门呢?
安全检查门与其说是门,倒不如说是一个门框!
不过,这不是一般的门框。如果你身边带着一把削水果的小刀,从门框中走过,马
上就会听见"嘟、嘟"声。甚至你的身上带了钥匙等金属物品,也会被安全检查门查出
来。
自从设置了安全检查门,可以非常准确的查明旅客是否随身携带武器。当然,如果
身上携带了黄金、白银之类贵金属打算走私的话,不论是藏在鞋跟里或者藏在帽子里,
都会被安全检查门查出。所以,安全检查门不仅使劫机犯望而生畏,也使走私犯显出原
形。
有时,检查员还用手提探测器对旅客进行近身探测。经过旅客身上带有金属的部位,
手提探测器也马上会"嘟、嘟"叫了起来。
安全检查门和手提探测器的原理是一样的。安全检查门的学名,叫做"步行通过探
测器"。在这些探测器里,都装有用高镍合金制成的非常灵敏的电磁元件。在遇见金、
银、铜、铝之类金属时,探测器的磁场会发生畸变。敏感的电磁元件马上把这一信息报
告给探测器,经过电子线路的处理,蜂鸣器立即发出"嘟、嘟"声。
曾有一名走私犯,把10枚银圆用布绑在小腿上,外面再穿上毛线裤、呢子裤,以为
万元一失。她的脚刚刚迈进安全检查门,"嘟、嘟"声便响起来了!
如今,在海关,也使用手提探测器对进、出国境的旅客进行检查。不论怎样乔装打
扮,如果身上藏有金属物品,没有一个漏网的。
国外,在金属制币厂、银行、金库的通道上,装设了"步行通过探测器",以便检
查工作人员是否有盗窃金、银等行为。
如今,在发掘地下文物、检查地下和墙内金属管路时,常常使用手提探测器。
开架的书店和图书馆,大量图书遭窃,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怎样抓住窃书贼呢?
你瞧,他大摇大摆地哼着小曲走出来了。双手空空。刚刚走过图书馆大门,探测器
就"嘟、嘟"作响。图书管理员不客气地把他抓住,从他的裤腰里,搜出了被窃的书!
书又不是金属,怎么也能查出来呢?
原来,大门口装的是磁性探测器,不是探测一般金属的,而探测具有磁性的物质。
至于书怎么会有磁性,那是因为书上被涂了磁性涂料,或者装上很细的金属磁针。
这样,携带这种带有磁性的书出门,就被探测器发现。
如果买书时付了钱,或者借书时办理了借书手续,营业员、图书馆管理员就用消磁
器给书消磁。出门时,探测器就不会发出蜂鸣声。
同样道理,一些超级市场在所有的商品上涂了磁水,在门口安装磁性探测器,也可
以减少货物被窃。
在候机大楼,除了用安全检查门和手提探测器对旅客进行人身检查外,还用X光机
检查旅客的行李。
受检的箱子、旅行袋之类,一个挨一个放在传送带上,逐一移过X光机。检查人员
坐在电视前监视着,在荧光屏上,那些行李仿佛变成透明了似的,一眼就可以看出里面
的物品。
X光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自从采用X光检查,那些藏匿于手提把中的金条、藏匿于
箱子夹层中的银圆,变得一目了然,原形毕露。
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付走私犯,使走私犯们感到惶恐不安了!
识破假古董
偷运珍贵文物、名画、也是走私犯们常干的罪恶勾当。一旦偷运出镜,他们便哄抬
价格,以极高的价格出售,牟取暴利。
与此同时,他们又常常制造假古董、假名画,以假充真,同样牟取暴利。
在世界上,伪造假古董的案件,屡见不鲜。
西欧几个博物馆曾以高价从某古董商人那里收购了9件中国陶俑,据说是"六朝"
时的珍品。所谓"六朝",是指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
都以建康(即今南京)为首都。在历史上,"六朝"一般泛指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前后这
300多年。
1970年,英国牛津大学考古研究室的科学家们,对那9件"六朝"陶俑进行了鉴定。
结果发现,其中只有3件是真品,其余6件全是赝品。
科学家们如何鉴别老古董的真伪呢?
他们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测定"碳14"。
碳,是一种很普通的化学元素。在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碳元素,大气中也有碳的化
合物--二氧化碳。
碳有两种同位素--碳12与碳14。在碳12中,每一个原子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
在碳14中,每一个原子含有6个质子,8个中子。碳12不具有放射性,碳14则是放射性元
素,原子核不断发生裂变,变为碳1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碳,绝大部分是碳12,而碳14
只占一万亿分之一。
当动、植物活着的时候,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体内的碳不断从大气中得到更换,所
以体内两种碳的比例,是与大气中一样的。然而,当动、植物死亡以后,不再进行新陈
代谢,体内的碳14不断分裂,于是碳14的比例不断减少碳12不断增加。
碳14的分裂速度是固定不变的。它每隔5730±40年,减少一半。因此,考古学家们
通过测量古动、植物体内的碳14的含量,就可以推算出它的死亡年代。
同样,用古代动、植物制成的布、纸、木器、骨雕之类,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测出它
们的"年龄"。
陶俑是用泥土做成的。泥土中往往含有动、植物腐烂后遗留下来的有机质。当然,
也可以通过测定碳14含量,测定陶俑的制造年代。
测定碳14含量,是一种很精确的现代化技术。在它的面前,那些假冒的'古代陶
俑",就现出了原形。
名画辨伪
1945年5月29日,两名荷兰警察来到阿姆朗特丹市凯策斯格拉赫特街321号,奉命逮
捕了荷兰画家汉·范·米格伦。
画家为什么被捕呢?
罪名是相当可怕的--"叛徒"!
画家怎么会成为"叛徒"呢?原来,米格伦不仅是画家,也是画商。他,居然把荷
兰17世纪著名画家弗美尔(1632-1675)的油画《耶稣基督与奸妇》高价卖给了德国的空
军部长、纳粹头子海尔曼·戈林。这对于荷兰来说,米格伦的行为,构成了"叛国罪"。
"叛国罪"当然是很严重的罪行,米格伦即使免于一死,恐怕也要在监狱里蹲一辈
子。
完全出人意料、米格伦不仅不承认自己的"叛国罪",反而声称自己是一位"爱国
者"!
他怎么又变成"爱国者"了呢?他申辩说,那幅卖给戈林的名画,并非弗美尔的作
品,而是他画的赝品!他把赝品卖给了戈林,欺骗了敌人,那当然是一种"爱国行为"!
然而,法官却摇头:"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你想想,戈林是一位精明的名画收藏家,赝品岂能瞒过他的眼睛?
米格伦向法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你们不相信的话,请把画笔、画架、面布和颜
料运进监狱,我可以当场画一幅弗美尔的画给你们看看!"
果真,他画出了酷似弗美尔原作的油画!
这下子,法官不得不相信了,不再判他"叛国罪"。不过,这么一来,他犯了"伪
造名画"罪,判处一年徒刑。
原来,米格伦本身,是一位三流画家。他是海牙艺术学院的毕业生,不过,他的作
品不值钱,无人赏光。他穷极无聊,想起伪造名画展,高价出售,从中牟利。他伪造了
14幅名画,卖掉了9幅,都未被人发现伪造。这一回,倘不是他为了表白自已是"爱国
者",和盘托出底细,恐怕不会有人怀疑他笔下的"名画"!
米格伦的伪造名画案,震惊了欧洲。
就在人们的惊叹声中,米格伦因心脏病发作,于1947年12月30日猝然死去。
米格伦一死,又节外生枝。有人说,米格伦的监狱中画的弗美尔的画,并不那么像。
米格伦实际上并未伪造过弗美尔的画。他主动交代"伪造名画",为的是开脱自己的
"叛国罪"。
于是,米格伦案件,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人说真,有人说假。嘁嘁喳喳,
争个不休。
一直到1968年,美国卡纳吉--梅隆大学的科学家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鉴定,这才
最后解决这一疑案。
美国科学家用的方法,类似于识破假古董用的碳14测定。油画中的白色颜料,过去
是用碳酸铅。铅,也有好几种同位素,其中最多的是铅210,半衰期为22年。在天然的
铅矿中,铅是由镭226衰变而来的。镭226的半衰期为1620年。在制成白色颜料后,铅
210得不到镭226的补充,不断变少。因此,测定额料中铅210和镭226的衰变率,便可以
测出颜料的年代,也就是油画的年代。
经过美国科学家的测定,那些由米格伦卖出的"名画",用的是20世纪的新颜料,
根本不是弗美尔的17世纪的颜料。也就是说,科学家们断定,米格伦确实是犯"伪造名
画"罪,并非犯了"叛国罪"。
伪造名画者比比皆是。美国科学家判明了米格伦的罪行,这一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
鉴定其他名画的真伪。
不久,美国科学家又发明用"离子探针分析仪"来鉴定古画。法国、英国、日本、
前苏联、德国相继制成了这种仪器。我国现在也生产这种仪器。
离子探针分析仪是非常灵敏的仪器,它能激出一束比针还细的离子束,深入古画的
颜料层中,分析出颜料的化学成分。由于探针极细,几乎无损于原画。
古代油画和现代油画所用的颜料不同。比如,白色颜料"锌钡白"在19世纪70年代
才开始用于绘画;黄色颜料"锑黄"始用于18世纪;红色颜料中的"镉固色剂",始用
于19世纪……。通过离子探针分析颜料的化学成分,可以辨别真伪。
离子探针微分析仪是用氧气或者氩气,在离子源中电离,再加速、聚焦,成为一束
纤细的高能离子束。用它轰击样品,使样品"溅射"出离子,经质谱仪分析,测得化学
成分。
如今,离子探针微分析仪不光用来鉴别古画,而且也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工
业、考古学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