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永烈
一、穿白大褂的侦探
从"马丁少校案件"说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943年4月末,一架英国飞机坠毁在西班牙韦尔瓦附近的海里。不久,那里的西班
牙渔民发现海面上漂着一具男尸。从死者穿的军服,可以看出他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
的少校军官。另外,在附近还发现了二艘撞坏了的橡皮救生艇。
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的年月,西班牙跟英国是敌国。同德国是盟国。
英国军官的尸体,很快就被秘密地运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落在西班牙总参谋部的手中。
西班牙总参谋部从死者贴身的黑色公文皮包中获知,死者名字叫马丁。他的衣袋中
有4月22日伦敦的戏票存根,证明马丁少校不久前还在伦敦看过戏。
在公文皮包中,发现了极为重要的文件。西班牙总参谋部把文件拍成照片,转送给
驻西班牙的德国领事。德国人如获至宝,火速密报德军最高统帅部,送给了希特勒。
从此之后,希特勒改变了战略:本来,德军以为盟军会选择地中海的西西里岛作为
进攻目标,在那里部署了许多兵力。看了马丁少校携带的密件,德军最高统帅部把部队
悄悄地从西西里岛调往希腊。
然而,在1943年7月9日,盟军大举进攻西西里岛,希特勒甚至还以为盟军在佯攻哩!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好多年,英国海军谍报部队的伊凡·蒙塔古少校,
才披露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马丁少校案件"是英国谍报部队设下的圈套,"导演"者是蒙塔古少校。
当时,盟军准备进攻西西里岛。希特勒发现了盟军的意图,所以在西西里岛设下了
重重防线。制造"马丁少校案件"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虎离山"。
其实,那马丁少校的尸体,是冒牌货。蒙塔古精心地请人选择了一具患肺炎死去的
青年的尸体,给他穿上少校军服,放上公文袋。为什么选用肺炎死者的尸体呢?这是考
虑到淹死者的尸体,胸部会充满水,而肺炎死者的肺里充满液体,十分相似。
至于公文袋里,则放了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写给地中海盟军最高司令亚历
山大上将的一封信,信中谈到了西西里岛并不是盟军的进攻目标……至于死者衣袋中的
伦敦戏票存根,纯粹是为了增强这出"戏"的真实感,说明了马丁少校是从伦敦坐飞机
飞往地中海,不幸半途遇难……,实际上那具尸体是用潜水艇运到那里的。
就这样,"马丁少校案件"使老奸巨猾的希特勒上当了!
不过,话得说回来,蒙塔古少校在施行这一蒙蔽战术时,暗暗担心,生怕"漏馅",
因为那具假冒的尸体,到底是肺炎死者,而不是真正的溺死者。如果遇上一位精明的医
生解剖尸体,是能够辨别出真伪的。医生只消把死者肺部的液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
便会真相大白。
其实,当西班牙获得那具尸体时,也曾请一位西班牙医生解剖过。谁知那位医生是
个饭捅,居然得出了"确实是淹死"的结论!
倘若那具尸体落在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手里,英国间谍们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蒙蔽
战术,便会前功尽弃。
现代科学侦破八年旧案
再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1969年,在那一片混乱之中,有一家三口人突然呕吐不止,猝然死去,尸体又被很
快地送到火葬场火化了。
死者的亲属对于这样一场突然降临的灾难,百思不解。他们怀疑有人暗害,可是,
尸体早已火化,无从查验。况且,当时正是"砸烂公检法"的时候,有经验的公安侦察
人员大部分"靠边站"了,没有人过问此事。
然而,事隔8年之后,在1977年春天,这一疑案真相大白了!
原来,在死者亲属收藏的遗物中,有一条床单,床单上有两块黄豆大小的污斑。这
污斑是死者呕吐时,溅在床单上的呕吐液。侦破案的线索,便是这两小块不显眼的污斑。
几位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工作者,揭开了污斑的秘密。他们采用70年代的一种新技术
--"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法",从那一丁点儿污斑中,查出含有不少硫和磷。于是,
科学工作者得出结论,死者的呕吐液中,含有剧毒的有机磷农药。也就是说,死者是因
吃了有机磷农药"1605"而身亡。
公安侦察人员根据这一重要线索,把当时与死者有关的人进行分类排队,并追查其
中与死者有仇的人,终于使沉冤得以昭雪,使罪犯得以伏法。
在这本书的开头,讲这么两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不懂科学,以致上了"马
丁少校"的当;懂得科学,侦破了8年前的悬案。因此可以说,科学,是破案的钥匙!特
别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现代科学技术成了公安人员侦破疑案时"火眼金睛"。
中国古代的法医
破案之中有科学,要用科学来破案。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我国古书《礼记》中就曾
明确地指出:"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我国历代都设有"仵
作",仵作就是专门验尸的人。用现代的名词来称呼便叫"法医"。
在南宋时,有个著名的法医,名叫宋慈(公元1186-1249)。
有一次,宋慈遇到一桩自杀案:河上漂起一具死尸,有人说死者是投河自尽。宋慈
仔细察看了尸体,发现死者肚子里没有水,口、鼻处没有水沫,认为不是自杀而是先被
人杀死以后扔进河中的。宋慈深入调查,终于揪出了凶手,侦破疑案。
又有一次,有人持刀自杀。宋慈察看了现场,发现死者握刀不紧。伤口进刀轻、出
刀重,认为不大像自杀。后来,宋慈果真查出了杀人凶手--当地的一个土豪。这个土
豪看中了死者的妻子,企图制造自杀假像,蒙骗别人,然后夺走死者的妻子。
宋慈总结了我国古代法医的丰富经验,写出了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集录》。如今,
这本书已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朝、荷等国文字多种版本,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它比欧洲最早的法医
学专著--即1598年意大利人菲德里的法医著作,早了350多年。
在宋朝时,还有另一部著名的法医著作---郑克著的《折狱龟鉴》。全书分为八
卷,记叙了释冤、辨诬、察奸、证慝、迹盗等项,记载了许多破案的科学方法。
其中,有一个"烧猪验尸"的故事:
浙江省的句章县有一人家发生了火灾,丈夫被烧死,妻子哭得死去活来。句章县的
县令张举看了死者的尸体,特别是仔细检查了死者的口腔,见里面干干净净,便断定是
妻子谋杀丈夫。
那妇人不服,说是房子偶然失火以致丈夫被烧死。她号陶大哭,说自己家破人亡,
县令还要乱加罪名。她的亲戚也为她抱不平。
县令张举把众人请来,当场做了一个"烧猪验尸"的表演。令人把一头猪杀死,把
另一头活猪用绳子捆好四脚。然后把两头猪扔进柴堆,点燃木柴。
等大火熄灭后,张举请众人察看两头猪,只见那被杀死的猪口中干干净净,而那被
烧死的猪张着嘴巴口中有许多灰炭。
县令张举对那妇女说:"凡是在大火中被烧死的人,势必在火中挣扎,口中要吸进
许多灰炭。而你的丈夫口中那么干净,说明他是先被杀死,然后房屋才着火的。由此可
以清楚断定,你的丈夫是被谋杀而死。"
那妇人听了,脸色发白,双腿发抖,不得不招出了谋杀丈夫的罪行……。
句章县的县令张举能够侦破这个"杀夫烧舍案",是由于他懂得活人与死人在火中
的不同反应,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掌握了破案的钥匙。
清朝雍正年间,河北献县知县明晟智破"假雷案"也是一个科学破案的典型案例。
夏夜献县电光闪闪,雷雨过后,城西有一个男人被雷打死。
明晟来到现场观看之后。却断定那人不是被雷打死。他认为,雷打人,总是自上而
下,况且也不会把地面打裂,而现场的泥土却是从下向上飞起,地面有一个凹坑。
那人不是被雷打死,又是怎样死去的呢?县令明晟以为,可能是被炸药炸死。制造
炸药,需要硫磺。明晟暗地派人去调查哪些人曾买过硫磺,终于查出了罪犯。
原来。罪犯是个好色之徒,他早就看中那人的妻子。于是,趁雷声大作时炸死那人,
说是被雷打死。谁知碰上了精明的知县明晟,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
如果福尔摩斯还活着
在谈到破案科学的时候,当然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英国作家柯南道尔(1859-1930)
笔下的侦探福尔摩斯。柯南道尔写了《福尔摩斯探案集》,成功地塑造了福尔摩斯这个
鲜明的侦探形象。
福尔摩斯很注意用科学来破案。柯南道尔曾形容贝克街福尔摩斯的住室:"四壁挂
满科学图表。一张试验化学用的桌子,已经给酸素染成许多黑斑。""有时,他把整天
的时间都消磨在化验室里,或是在解剖室里。"他的双手"斑斑点点沾满了墨水和化学
药品"。
柯南道尔在谈到福尔摩斯的学识范围时,曾指出
"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莨菪剂和鸦片却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的了解,
而对于实用园艺学却一无所知。"
"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
"化学知识--精深。"
"解剖学知识--准确,但无系统。"
"我有许多特殊的知识,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案件上去,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福
尔摩斯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比如说,福尔摩斯在破案中,根据许多细微的现象作出了科学的判断:
"一个人的身高,十之八九可以从他的步伐的长度上知道。"
"假若一个人能够毫不费力地一步跨过四尺半,他决不会是一个老头儿。"
"我还从地板上收集到一些散落的烟灰,它的颜色很深而且是呈片状的,只有印度
雪茄的烟灰才是这样。我曾经专门研究过雪茄烟灰。事实上,我还写过这方面的专题论
文呢。我可夸口,无论什么名牌的雪茄或纸烟的烟灰,只要我看上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我嗅了一下死者的嘴唇,嗅出有点酸味,因此我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是被迫服毒
而死。"
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这篇侦探小说中,曾作过这样的预言"侦探术迟早要发
展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
柯南道尔的话,说对了。当年,福尔摩斯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破案。现在,如果
福尔摩斯还活着,他一定会运用现代科学来破案,使侦探真正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
在现代化的今天,敌人以现代化的间谍技术窃取科学情报,而我们必须用现代化的
技术作为反间谍的手段,这是间谍与反间谍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特点。在一般案件的侦破
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是一面捉拿罪犯的"照妖镜"。正因为这样,如今的公安侦察人
员,有着一双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奇特的眼睛,常常被人们誉为"科学福尔摩斯"
或者穿白大褂的侦探--"白衣侦探"。
二、指纹的秘密
《405谋杀案》与指纹
也许,你看过惊险故事片《405谋杀案》吧!
影片一开始,丁娟在405房间里,发现自己的男朋友李良被杀,吓得尖叫起来。
老公安侦察员陈明辉出马,侦察这一案件。
在405房间的桌子上,有两杯开水。他估计这是有人来看望李良,李良给客人和自
己各倒一杯。在一个杯子上查出了李良的指纹,在另一个杯子上却查出了电视台摄影师
方明山的指纹。
于是,方明山便成了嫌疑犯而被捕。
后来,陈明辉经过仔细调查,这才廓清迷雾:原来是有人从方明山办公室换走了方
明山用过的玻璃杯。在谋杀了李良之后,把这个杯子放在现场,妄图嫁祸于方明山。
在侦破"405谋杀案"的过程中,那玻璃杯上的指纹成为关键性的线索。
小小指指,为什么会成为如此重要的罪证呢?
说来话长。
指纹,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在出土的秦代竹简《盗穴》篇中,记叙了两千多年前勘查盗墓案件时的情景,其中
提到"手迹六处",这说明那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手印了。
人们发现,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从唐朝起,签订契约便用指纹当作"图章",称为
"押指模"。
在日本,人们也曾用指纹作为印鉴。如日本古生物学家川岛太郎便在《法学溯源》
一书中记载了日本古代的情况:"按《太和法律》,男女离婚文书须由丈夫亲笔撰写,
方能生效。如丈夫不会写字,可雇人代笔,但在名字下必须按食指指印为证。"
在法国,有的投机商常常雇人伪造著名画家或雕塑家的作品,摹仿他们的签字。高
价出售这些"名作"。著名画家、雕塑家们终于想出了办法对付投机商:他们在作品上
按了自己的指印。这样,投机商就无法伪造了。
1685年,荷兰解剖学家开始研究拇指指纹的构造。
1686年,意大利解部学家马尔丕基教授,开始用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指纹图案。
1823年,普鲁士伯莱斯劳大学的教授珀克杰,把指纹分为9大类。'
科学家用科学的眼光观察指纹。渐渐地,人们对指纹的认识,一步一步深入。
著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个表弟叫高尔顿,他非常详细地研究指纹,在1880年写
出《指纹》一书,创立了一门崭新的学问--"指纹学"。
高尔顿明确地指出,每一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
他用科学理论解释了指纹各不相同的原因。他指出指纹是由勾、眼、桥、棒、点等
纹线组成的,每一条指纹的分支、起点、终点以及结合点各不相同,起码有100个细微
的特征。如果把这些特征排列组合,指纹的种类多得惊人,在1后面要加60个0!这数字
远远大于人类人口的总数。因此指纹变化多端,每个人的指纹几乎不可能完全相同。
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发现世界上有两个指纹相同的人。
高尔顿把指纹分为弓型、箕型、斗型,建立了指纹的科学分类法,一直被沿用到今
天。
1892年,在阿根廷发生了两个孩子被杀的案件。孩子的母亲、寡妇弗朗西丝卡控告
一个牧场工人,说是这个工人为了娶她而杀害了孩子。警察在勘查现场时,发现有一个
血手印。一核对,竟和弗朗西丝卡的指纹相同。警察由此断定,杀人犯不是牧场工人,
正是弗朗西丝卡自己!
在铁证面前,弗朗西丝卡不得不供认:她爱上了另一个青年工人。那个青年嫌她有
两个孩子,弗朗西丝卡凶狠地杀死了亲生孩子,又嫁祸于他人。
这个案件审判之后,引起轰动。人们开始意识到指纹在侦破案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于是,高尔顿的科学专著《指纹》一下子引起了各国警察局的极大兴趣。阿根廷警
官佛斯谛克、英国警官亨利,都成了指纹的热心研究者,提出了识别罪犯指纹的科学分
类法。
1913年,我国开始把指纹分类法用于破案。
指纹的特性
指纹跟破案,为什么会有那么密切的关系呢?
这可以说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罪犯在作案的时候,总要用手,不论是握刀、开刀、撬锁、盗物,常要留下
指纹。这叫"普遍性"。
第二,人的指纹各不相同,通过指纹可以查明作案者。这叫"特定性"。
第三,每个人的指纹,终生不变。这叫"稳定性"。
指纹、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指纹,就是指手指尖的皮肤纹理。它实际上就是表皮外的真皮突起的纹线。不光是
人的手指尖有这种特殊的花纹,在手掌和脚趾、足跟,也有类似的特殊花纹,分别称为
"掌纹"、"趾纹"、"足纹"。它们与指纹合称"肤纹"。在破案时,用得最多的是
指纹。
伸出你的手,仔细看看指纹。你可以发现,指纹分为三种类型:
一、斗型,由许多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构成,看上去象水中的游涡;
二、箕型,纹线象簸箕似的,有一边是开口的;
三、弓型,纹线象弓一样。
人们除了指纹的形状不同以外,纹线的条数也常不相同。
尽管全世界的人口已达50多亿,然而,尚未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孪
生兄弟或孪生姐妹,指纹也彼此不同。
很有趣,三四个月的胎儿,便已形成指纹。当人从婴儿长人为成人,指纹只不过变
大增粗,它的形状、特性却固定不变。即便是脱皮之后,也不改变。
有的罪犯在犯罪之后,妄图用火烫、刀割或用化学药剂腐蚀自己的指纹,然而,等
伤口痊愈,指纹依旧。
正因为指纹无法改变,所以它成了破案时确定罪犯的重要证据。
几年前,安徽省铜陵市发生一桩盗窃案:一家被盗,盗贼早巳无踪影。公安人员赶
到现场。见屋内翻得乱七八糟。公安人员注意到门外地上有一个白瓷茶盘。主人说,这
瓷盘本来放在箱内,怎么会丢在这里?主人说正要弯腰拾起盘子,被公安人员一把拦住。
公安人员戴上手套,小心地取起瓷盘。经过仔细鉴定,查出盘上有四个清晰的指纹。
一查对,断定不是主人的指纹。
显然,这个瓷盘是盗贼从箱里取出,慌张之中丢失在门外。这四个指纹,是盗贼留
下的。
后来,公安人员发现了嫌疑犯。一对照指纹,跟白瓷盘上的指纹完全吻合。就这样,
公安人员断定,那个嫌疑犯就是盗贼。
经过审讯,盗贼供认了犯罪的经过……。
像这样依据指纹侦破案件的实例,不胜枚举。也正因为这样,公安人员一到作案现
场,总是用敏锐的眼睛在门把手、窗栓、茶杯等等容易留下罪犯指纹的地方,仔细搜索
着。
激光显示指纹
在破案的时候,一般来说,从现场取到罪犯的指纹,还算比较容易。比如,在惊险
故事片《秘密图纸》中公安人员从公文皮包上,找到了作案者的指纹。
然而,从嫌疑犯对象那里取得指纹,得十分巧妙--既取到指纹,又不能打草惊蛇。
在影片《秘密图纸》中,特务去打电话,付电话费时从衣袋里掏出一个5分硬币。这硬
币被秘密地送到公安局--因为硬币上留有特务的指纹。经与公文皮包上的指纹相对照,
证明指纹完全一样,于是便认定作案者就是那个打电话的特务。
留在硬币、公文皮包、报纸、书、门、窗、桌、椅、玻璃板、雨伞柄等物品上的指
纹,一般并不清楚,在鉴定指纹时,要设法显示指纹。"
显示指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化学方法,一种是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是请碘来帮忙。
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在白纸上,用手指按一下,这时看不出指纹。可是,把
少量碘酒倒在金属瓶盖里慢慢加热,移近白纸,白纸上便会出现清晰的棕色指纹。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的手上常有油脂、汗液之类。把手指按在白纸上,油脂、
汗液也就留在白纸上了。碘酒加热时,当酒精挥发之后,碘蒸气就挥发了。碘易溶于油
脂,于是,碘蒸气就凝聚、溶解在白纸上的油脂里,形成棕色的指纹。
用这种简单的方法,甚至可以查出几个月前留下的指纹。
物理方法是借助于逆光,常可使指纹显示出来。这是因为指纹上常沾有灰尘,会吸
收光线,呈深色。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我国最近来用激光来显示指纹。显示装置采用氩离子激光器。
激光能够显示指纹,那是因为人的手指表面,总有一层汗液及脂肪酸,接触物体后
便留下不显眼的指印;用激光一照,汗液、脂肪酸等会发生彩色荧光,指纹便一清二楚。
用专门的指纹摄影机拍出清晰的指纹照片。照片经放大后,给鉴定工作带来不少方便。
用这种现代化的方法,能拍出留在人的皮肤上的指印。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发生
凶杀案时,罪犯常与被杀者搏斗,在被杀者皮肤上留下指印。过去,用别的方法,很难
查出留出皮肤上的指印。
另外,用这种方法,还能清晰地拍出残留在书页、报纸上的几年前的指印。公安人
员曾在两封写于14个月前的信上,用激光显示清晰的指印。在一本旧书上,还用激光找
到9年前留在书页上的指印。
在氩离子激光器的绿色激光照射下,新的指印往往是淡黄色的,旧的指印则射出橙
黄色的荧光。
被水打湿,甚至在水中浸泡过的物体,表面指印用肉眼几乎无法辩认,用激光仍能
显示。
用电脑管理"指纹档案"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指纹,警察们会自然的这么设想:如果设法取到全国所
有的人的指纹,建立"指纹档案",那么,一旦发生了什么案件,在现场找到了作案的
指纹,只消查一下"指纹档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出作案者。这么一来,用不着象
电影《秘密图纸》里那样,费了好大周折才从那5分硬币上取到作案者的指纹。
在美国华盛顿,联邦调查局就建立了"指纹档案"。美国总共有二亿几千万人口,
联邦调查局依靠它在59个城市所设的分支机构,总共取到了近二亿人的指纹。
这么多的指纹,浩如烟海,怎么"查阅"呢?请电子计算机管理。在电子计算机的
帮助下,警察们把作案者的指纹图像装进图像鉴别器,如果"指纹档案"中有这样的指
纹的话,很快便可以查出具有这种指纹者的姓名、职业、地址。
1983年10月20日,在日本东京的高层公寓电梯中,发生了抢劫案。几小时之后,日
本警方便向全国发出了通缉令,捉拿罪犯佐伯政广。
连罪犯都未曾照面,警方凭什么断定作案者是佐伯政广呢?
原来,日本警察局电脑管理的指纹卡片,虽然不及美国那么多,但在那时也有六百
多万张。凡是在监狱里关押过的罪犯,都留有指纹卡片。警方在电梯里查到了作案者的
指纹,立即输入电脑,马上查出与佐伯政广的指纹相同。此人过去曾判过刑。于是,警
方飞快地发出了通缉令。
不久,佐伯政广便锒铛入狱。经过审讯,果真是他作案。
日本"指纹中心"的电脑,是在1983年10月投入使用的。在此之前,1982年11月17
日,日本东京都涩谷县的一家旅馆里,两名女招待被杀。警方虽然在现场查获凶手的指
纹,但是直到1983年3月才用人工方法查到凶手的指纹卡片,前后花费了4个多月的时间。
然而,使用电脑以后,只消几分钟便可查清。
在电子计算机的帮助下,指纹还有了新用途哩!
从1984年3月起,美国各商店普遍出售"儿童指纹卡"。家长们争先恐后地购置,
给9个月婴儿至17岁的青少年在指纹卡上按指纹。这是由于在美国拐骗、绑架儿童的案
件时有发生,家长们惶恐不安。"儿童指纹卡"可以帮助寻找失踪的儿童。因为一旦儿
童失踪,家长把指纹卡交给警察局,可以及时与警方收容的儿童核对、查找。然而,不
剿灭那些危害儿童的罪犯,"儿童指纹卡"只是一项消极的措施。无法防止日益增多的
儿童失踪案。
如今,美国有的重要保密机关或工厂,进出时不检查出入证,而是检查指纹。这是
因为电子计算机具有鉴别图形的能力,人们事先已把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指纹图像输入电
子计算机里,在工作人员进出时,把手指按在电子计算机指纹阅读器接收端的电钮上,
经过电子计算机判断,如果指纹与事先输人的指纹图像相同,便可放行;不然的话,就
"拒之门外"。美国的桑迪亚研究所,是第一家采用这种"指纹出入证"的单位,被称
为"最佳形式的保安手段"。
在1979年,美国IBM公司开始试制"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不是别的东西,而是
主人的手指头。如果手指上的指纹与事先输入的指纹图像相同,指纹锁就打开了。这种
锁既可靠、又方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锁。
另外,指纹还引起了当代医生们的注意。
过去,算命先生用指纹来算命,说什么"一斗龙,二斗穷,三斗、四斗卖大
葱……",那当然纯属迷信。然而,近年来医生们发现,查看指纹可以诊断某些疾病。
例如,指纹有8个以上的斗型纹的妇女,可能患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或是个子矮
小、智力差,不能生育。
特别是有些遗传病,要在出生后若干年才能慢慢显示出来。通过检查婴儿的指统能
够及早查出,便于采取预防措施。
在现代科学的帮助下,指纹的妙用越来越多哩!
唇纹和声纹
在人的身上,除了指纹这样人人各异的"生理图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生理图
章"呢?
不久前,日本牙科医生铃木和男先生注意到人的嘴唇。在吃饭、喝水或者接吻的时
候,便在饭碗、茶杯、脸上留下唇印。唇印的凹纹,叫做唇纹。
铃木和男发现,唇纹跟指纹一样,也具有"特定性"--因人而异,"稳定性"-
-终生不变。
他对几百名6至57岁的日本人的嘴唇进行调查,没有一个唇印是相同的!他特别仔细
地研究了许多对孪生儿的唇印,结果也个个不同。
树木和男把唇纹分为6类。
他的研究工作受到日本警视厅的高度重视。日本妇女大都抹口红,更容易留下唇印。
日本警察已经多次利用唇印侦破案件。一些非洲国家现在也注意研究唇纹,侦破了一些
案件。
最近,美国警方运用"声纹"破案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
在美国,有一个罪犯常常打电话威胁别人,勒索赎金。美国警察把他在电话中的讲
话声录音。尽管他打电话时故意改变了腔调,然而,警方根据他的"声纹",还是把他
从几个嫌疑犯中辨别出来了!
什么是"声纹"呢?
最初,人们所注意的并不是人的"声纹",而是潜水艇的"声纹"。
那是在半个世纪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用声纳在水下监听敌方潜艇的
声音。然而,海中常有酷似潜艇声音的杂音。为了判别真伪,美国科学家注意起"声纹"
来了,把声音录下来,输入"频谱分析仪",把不同频率的声音按成份多少用浓淡不同
的条纹来显示,如同光谱一般。那条纹,便叫"声纹"。潜艇的声纹与杂音的声纹明显
不同,这样,便可以分辨出谁真谁假。
后来,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人的声纹,发现声纹竟象指纹似的,因人而异。这样,
声纹一下子就引起了美国警察局的注意。
一个人可以模拟另一个人的讲话声音。可是,检查一下声纹,马上就拆穿了西洋镜!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声带长短、松紧各不相同,任何人的声音产生的声纹,都无法伪造和
模仿。
在美国,现在已经采用"声纹图解法"来认定人的身份。比如,一个罪犯被捕之后,
警方录制了他的声纹。后来,他潜逃了,改变了自己的容貌。然而,只要他开口说一句
话,查出声纹与警方保存的那份声纹相同,便表明他就是乔装打扮的罪犯!
在制成指纹锁之后,科学家们正在试制"声纹锁"。声纹锁不像《天方夜谭》中那
阿里巴巴用暗语开锁,而是用声纹开锁。声纹是无法模拟的。因此,只有主人对着声纹
锁讲一句话,锁才会"应声而开"。
声纹锁将是既安全可靠又极为方便的现代化的科学锁。它的钥匙,就在你的喉头!
三、血型和破案
表带里的一星半点血迹
1978年10月28日上午11时,北京西城区小西天一位姓沈的医生家中起火。人们见火
跑去抢救,发现沈医生已经被人杀死在家中,屋里溅着鲜血。
公安侦察人员经过多方侦察,终于查出了作案者李某,是一个曾经劳教过的罪犯,
杀人抢劫,又纵火焚尸灭迹。
在审讯时,李犯拒不认罪。
公安人员从李犯所戴手表的坦克链表带,查出一星点血迹。经过化验,证明是"O"
型血。
很巧,被害者是"O"型血,而李犯也是"O"型
公安人员又进一步采用超微量检验方法,查明表带的血是"OMn"血型,而死者是
"OMn"血型,李犯则是"ON"血型。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李犯是杀死沈医生的凶手!
尽管李犯在作案后洗掉了血衣。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表带里残存着沈医生的血。
在铁证面前,李犯不得不供认自己是杀人凶手。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鉴定血型对于侦破疑案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曾经轰动北京的"225碎尸案"。
1979年2月25日8点06分,一列由北京开出的27次特快车抵达丹东车站。当旅客下车
之后,列车员在6号车厢左前方第三格行李架上,发现一个手提包和行李包无人取走。
列车长和乘警打开手提包检查,大吃一谅--包里竟是一个人的四肢!由于这碎尸是在2
月25日发现的,便称为"225碎尸案"。
碎尸中的血经化验为B型血。
公安侦察人员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查出北京东郊某饮食服务店陈克浩和他已离婚的
妻子刘敬芝有重大嫌疑。公安侦察人员通过秘密侦察,在刘敬芝住室的缝纫机卧斗下边,
发现一滴喷溅的血迹。经化验是B型,与死者的血型相同,断定杀人现场是刘家。又经
过其他方面的侦察证明陈、刘是杀人凶手,终于侦破这一重大疑难案件。
从这一案例中,也可以看出鉴定血型在破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不论是表带上的一星污血,还是缝纫机上的一滴血斑,都能成
为侦破疑案的举足轻重的线索。
为什么血型化验与破案工作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呢?这是因为罪犯要杀人、伤人,
被害者会流血,鲜血溅在现场或罪犯身上,便可为破案提供线索。
血型,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
揭开血的秘密
其实,在一百多年前,人们还不知道血型是怎么回事。由此,尽管柯南道尔本人当
过医生,他在1886年4月写成的第一篇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中,只提用鲜血写在墙
上的字--RACHE,未提到血型。福尔摩斯只从血字的高度、笔迹等方面加以研究。如
果当时知道化验血型,对于侦破血字的秘密会容易得多。
血,自古以来,人们对它充满神秘的感觉。
人们知道,一个人的血流尽了,人也就死了。于是,便认为"血液就是灵魂",一
旦血液流尽,就是"灵魂离开了躯壳"。
在那时候,人们以为,人的血都是一样的,甚至人血与动物血也是一样的。
在中世纪,欧洲的外科医生们为了抢救那些流血太多、濒临死亡的骑士,曾给他们
输入马血或者羊血,结果没有救活一个骑士。
医生们面对一个个死去的骑士,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鲜红颜色的马血、羊血,不能
挽救人的生命?
1666年,有人用羊做试验,把一只羊的血输入到另一只羊的体内,失败了好多次,
终于有一次获得成功。
1667年,法国医生丹尼斯给一位垂死的16岁的贫血少年,输入小羊的血,结果少年
死了。
这下子,丹尼斯遭到社会舆论的猛烈谴责,攻击他是"残暴的医生"。
1670年1月10日,法国国会通过了禁止输血的法律,以防止再发生类似事件。
这么一来,人们对血液的研究,望而却步。
勇敢的披荆斩棘者,总还是有的。1819年,有人给一位垂危的病人输血,获得了成
功。
这对外科医生们是莫大的鼓舞。然而,当他们继续用人血进行输血时,却连遭失败。
于是,社会舆论又开始谴责输血试验。
血,看上去都是殷红殷红的,然而,这种神秘的红色液体却不能随便输来输去。直
到1900年,美国生理学家郎特斯泰才终于揭开血的秘密。为此,他荣获了1930年的诺贝
尔奖金。
四大血型
郎特斯泰发现,尽管人血看上去都是红色的,却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命名为
A型、B型、O型和AB型。郎特斯泰的这种血型分类法,称为"ABO系统"。
郎特斯泰把A型血与B型血混合在一起,血液就凝聚了。这,就是过去输血常遭失败
的原因--不同血型的血混合在一起,常常会发生凝固(除O型血之外)。
郎特斯泰把同血型的血混合在一起,血液就不会发生凝聚。另外,如果把不同血型
与O型血相混合,也不会凝聚。这,也就是1819年那次输血偶然获得成功的原因--那
次输血者与被输血者的血型相同,或者输血者是O型。
这样,人们懂得了在输血前必须检验血型,只有同血型者才能输血。O型血者的血
可以输给任何一种血型的人,称为"万能输血者"。
从那以后,各医院都普遍采用输血手术,挽救了许许多多因失血而生命垂危的人。
人们又进一步查明了血型的本质。
原来,血液是一个"大家庭",由红血球、白血球、血清等许多"成员"组成的。
红血球中含有凝集原。血型不同,是由于红血球中凝集原类型不同。A型血,就是红血
球含有A凝集原;B型血,是指红血球含有B凝集原;AB型血,是指红血球中含有A、B两
种凝集;O型血,则在红血球中既不含A凝集原,也不含B凝集原。
每个人都只有一种血型,终生不变。然而,也有个别例外的。比如,在1982年,上
海中心血站在鉴定献血者的血液血型时,发现一个罕见的混合血型的人。这位献血者的
血液中,63%的红细胞是O型,而37%的红细胞是B型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凡是混合血型的人,必定是双胞胎之一。这种双胞胎,还必须是双卵双胞胎。
双胞胎有两种:一种是同一受精卵子一分为二,叫"同卵双胞";一种是两个卵子同时
受精,叫"双卵双胞"或"异卵双胞"。同卵双胞的血型是相同的。双卵双胞的血型未
必相同。具有不同血型的双卵双胞的血,有的在娘胎里便通过胎盘互相沟通,产生了免
疫反应。出生后,成为混合血型的人。
具有混合血型的人很少。上海发现的这个混合血型的人,是我国第一例。后来,上
海又发现这样混合血型的人。现在,全世界总共只发现过20多个混合血型的人。
在我国,汉族中以O型最多,约占30-40%;A型占24-31%;B型占26-32%;AB型最
少,只占6-10%。在英国,A型的人比B型的多一倍。
血型的分类方法非常多,郎特斯泰的"ABO系统"只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其中同
一血型,还可以细分为许多亚型,比如A1、A2、A3、A4、A5以及Ax等亚型。
除了"ABo系统"之外,用红细胞划分血型的还有14种系统,如"MNS系统"、"P
系统"、"Rh系统"等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液成分的抗原的不同,划分各
种血型。
人们还进一步研究了动物的血液,发现动物的血型也很复杂。例如,狗的血型有5
种,猫的血型有6种,羊的血型为9种,马的血型为9-10种,猪的血型有15种,牛的血型
达40种以上。
不论是人,还是动物,血型是终身不变的。由于每个人的血型是不变的,所以也成
为破案的依据之一。
血型的鉴定
也许你会问,血型是怎样鉴定的呢?
其实,鉴定血型的方法,并不太复杂。
在验血的时候可以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大夫在一块狭长的玻璃片两端,各滴上一滴
液体。然后,用针刺破你的耳垂或指尖,取出一丁点儿血液,分别加入这两滴液体之中。
大约过5分钟,大夫就查出你的血型了。
那两滴液体是什么呢?它们分别是A型血清与B型血清。原来,除了红血球含有凝集
原之外,在血清中还含有一种抗凝集素。A型血清能使含有B型凝集原的血液(即包括B型
与AB型)凝聚;B型血清能使含有A型凝集原的血液(即包括A型与AB型)凝聚。
如果玻璃片左面为A型血清,右面为B型血清。
根据以下原则,就能准确地查明你的血型。
1、左、右都不凝,是O型;
2、右凝左不凝,是A型;
3、右不凝左凝,是B型;
4、左右都凝,是AB型。
为什么左、右都不凝聚,会是O型呢?这是因为O型血的红血球中,既不含A凝集原,
又不含B凝集原,当然不会使A、B型血清凝聚了。
为什么左、右都凝聚,会是AB型呢?这是因为AB型血的红血球中,既含有A凝集原,
又含有B凝集原,当然会使A、B型血清都凝聚。
从这里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公安人员从手表带上的一层污血、缝纫机上的一滴血斑,
便可以查出血型。只不过"白衣侦探"们所用的化验技术更加精巧、更加灵敏罢了。
查出假儿子
查明血型、除了能够帮助确定凶手之外,在破案中还另有妙用。
在美国匹兹堡,一个百万富翁年事已高,他的独生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踪,财
产无人继承,引起别人的注意。在富翁即将病死之际,有人自称是他的亲生子,远道归
来。富翁已经口不能语,不久便死去。此人便要求继承遗产,并且煞有介事地向别人陈
述了家庭往事及别后情景。
此人引起了警察的怀疑,只查了一下他们的血型,就轻简易举地否定了他是富翁的
独生子。
检查结果是:富翁的血是A型,富翁已故妻子的血也是A型,而"独生于"的血是B
型。
为什么此人不可能是富翁的独生子呢?
原来,根据血型学的研究,父母的血型与子女的血型,只能存在以下关系:
父母血型
子女血型
O×O
O
A×A
A或O
B×B
B或O
A×B
A、B、AB、O
A×AB
A、B、AB
B×AB
AB×AB
O×AB
A或B
根据以上表格,可以否定那些血型不符的"假子女"。
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也是从"血"型中提出了"疑"问:父亲大岛茂教授的
血是AB型的,妻子敏江的血是O型的。从上面表格中可以查出,他们的子女的血型,只
可能是A型或者B型。然而,他们的女儿幸子的血却是AB型的。这清楚地说明,幸子不可
能是大岛茂和敏江的亲生女儿。关于幸子的身世的疑问,也就由此产生了。
当然,以上表格只能否定那些血型不符的"假子女"。如果假冒者的血型正好符合
表格,那还要用其他方法进一步鉴定。
从1981年3月起,上海市中心血站开始办理"亲子鉴定"业务,受到了司法部门的
欢迎。
要进行"亲子鉴定"的案件是很多的:两个产妇在同一家医院里,同时生下了孩子。
一个是男孩,一个是女孩,而且嘴唇当中裂开,成了兔唇。两个产妇都说自己生的是男
孩。究竟谁是谁非?她们不听医生、护士的证明,没办法,只好求助于科学,进行"亲
子鉴定"。
还有一些私生子,司法机关要查明究竟谁是生父,涉及种种复杂的案件。怎么办?
也求助于"亲子鉴定",请现代科学来断案。
在1958年,法国科学家道善才发现了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血型抗原。他和美国科学
家露丝潘、荷兰科学家范路特共同合作,对白细胞的血型进行分类。白细胞血型,称为
HLA。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确定92种白细胞血型抗原。
鉴定父母和子女的白细胞血型,可以断定是否亲生子女。其中的科学根据是子女的
白细胞血型,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这种明确无误的遗传特点,用来进行
"亲子鉴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因为92种白细胞抗原,可以形成上亿种不同白细胞血
型。现在,世界上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还没有发现白细胞血型完全相同的人。从某种
意义上说,白细胞血型也成了人的"生理图章",被人们称为"私有血型"。既然每个
人的白细胞血型各异,而子女的白细胞血型又是从父母双方遗传;因此,查验白细胞血
型,当然可以极为准确地判定是否亲生。
我国从1974年起,开始研究白细胞血型。现在,运用白细胞血型进行"亲子鉴定",
仿佛一位"铁包公"似的,公正无私地解决了许多疑案、难案。
白细胞血型是鉴定亲子的最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指纹--亲子、兄弟之间的指纹,尽管不同,但大体相似。1923年,一位挪威科学
家首创"指纹认亲"。虽说"指纹认亲"不足以百分之百地准确判断,但是也很有参考
价值。
眼睛虹膜颜色--只有父母都是蓝眼珠(或者父母之中有一方是蓝眼珠,另一方虽
不是蓝眼珠,但上一代中有一方是蓝眼珠)子女的眼珠才会是蓝色的。
耳垢--耳垢分为干湿两种。父母之中有一方是湿耳垢,子女必定是湿耳垢。
植物的血型
在日本,曾发生一桩拖延了很久未能侦破的案件。
一个妇女在夜间死于卧室,鲜血染红了床铺。她,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从现场没有搏斗迹象等等来判断,似乎是自杀。
然而,血型的鉴定结果,却又表明可能是他杀。因为死者的血型为O型,而枕上的
血迹为AB型,这表明可能有AB型的凶手作案。凶手是谁?久久无从判断。
日本警察科学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山本茂过问此案。他从现场取来那个枕头,仔
细捉摸。枕头芯内装有荞麦皮。
山本茂把荞麦皮进行化验。他吃惊地发现:养麦皮属AB型!
这就是说,植物也含有血型物质,也有血型!这是血型学上空前未有的发现。
其实,这并不奇怪。血型物质的化学成分为一种特殊的糖类,不光人身上有,植物
也有,因此植物同样有血型。
山本茂深入地进行研究。他发现,苹果、南瓜、草莓、山茶为O型,珊瑚树为B型,
葡萄、李子、单叶枫为AB型。他调查了500多种植物,逐一查明了它们的血型。他始终
没有发现A型的植物。
山本茂提出,今后可以采用一些植物的血清,用作血型鉴定。
他的发现还提醒侦察人员:在现场提取血迹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混入植物的叶、花、
皮之类。特别是侦察发生在公园、山野、森林、河边的案件,尤其要注意。
由于植物血型的发现,使刚才提及的那个案件排除了他杀的疑虑。警方作出结论那
个妇女死于自杀。
科学的发展,不断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人们过去一直以为人的血型终生不变,如
今也出现了意外的事例,证明人的血型可以改变!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有的白血病患者到了晚期,血型竟然消失,查不出属于什么血
型。有的结肠癌、直肠癌患者到了晚期。体内产生B血型物质,结果使本来是O型的变成
B型,本来是A型的变成AB型。
美国纽约血液中心所属金伯尔研究生化实验室主任杰克·戈德斯坦恩,不久前发现,
在人的血液中加入绿咖啡豆的酶,可以使B型血变成O型血!
这又是血型学研究中的重要的新信息。戈德斯坦恩指出了这一研究的光辉前景:
"将来,人们可以有效地改变血型的话,那么,血库就一定会象变魔术一样,信手提供
医疗所需要的任何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