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科幻作品——《白衣侦探》(2)


四、头发断奇案
   
拿破仑与牛顿之死
  给古人断案,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
  就拿一世枭雄--法国军队统帅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来说,他于1815年滑
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捕,被流放在圣赫勒拿岛。1921年5月5日下午5点40分,年仅52岁的
拿破仑死于该岛。
  关于拿破仑之死,一直是个谜。
  据美国《百科全书》记载,拿破仑是死于胃病。
  新版《辞海》则说拿破仑"病死"。死于什么病,未加说明。
  在法国,有人说拿破仑死于癌症。因为他的父亲在40岁时患癌症离开人世,也许癌
症会遗传。
  也有人说拿破仑在进攻埃及和叙利亚的时候,得了一种热带病,后来死于此病。
  还有人则说,拿破仑是在圣赫勒拿岛上被人毒死的……。
  拿破仑之死,直到最近才查清。也许使你感到奇怪,查出拿破仑之死的线索,竟是
他的头发!
  拿破仑的头发是哪里得来的呢?
  原来,这位不可一世的统帅死后,人们想保存他的遗容,以作永久的纪念。
  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发明摄影术,人们就往拿破仑的脸上抹石膏,制成脸部模型。
在制模型前,把他的头发剃光,以免头发把石膏粘连。一位拿破仑的侍从悄悄地取了一
绺拿破仑的头发,留作纪念。
  这绺头发就这样传了下来。
  在拿破仑死后134年,即1955年,在瑞典的哥德堡,一位名叫斯坦·福肖富德的牙
科医师,下决心查明拿破仑的死因。他已经50多岁了,对于毒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
非常仔细地阅读着那位留存拿破仑头发的侍从所写的回忆录。然而,要想查明一百多年
前发生的案件,谈何容易。
  天无绝人之路。1957年11月,福肖富德在哥德堡的图书馆里,在《分析化学》杂志
上读到一篇新奇的论文--用一根头发就能分析出头发中的砒霜含量。论文的作者是苏
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法医系的汉密尔顿·史密斯博士。
  福肖富德立即给作者去信。3年后,他又专程去巴黎,向拿破仑侍从的后裔索取拿
破仑的头发……。
  福肖富德经过23年的努力,用现代技术鉴定了拿破仑头发的化学成分。他发现,越
是接近头发根部,其中所含的砷越多。
  在一般人的头发中,含砷量极低。砷是有毒的化学元素,它的化合物--三氧化二
砷,便是砒霜。砒霜是剧烈的毒药。拿破仑的头发,越是接近根部含砷量越多,比正常
人头发中的含砷量大40多倍。这正证明了他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
  就这样,在1978年,福肖富德用拿破仑遗留的头发,侦破了157年前一桩重大案件。
  同样,人们用头发还查明了著名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的死因。
  牛顿从1692年起,就患有失眠、健忘、消化不良、忧郁等病症。
  然而,牛顿为什么会患病?众说纷坛。
  有人说他是因为写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积劳成疾。
  有人说他是因为母亲病逝,过度伤感。
  有人说他的实验室有一次不慎起火,烧毁了他的手稿,使他受了莫大的刺激……。
  很巧,牛顿死后,牛顿的侄女曾剪下他的两绺头发,作为纪念。
  1979年,英国普敦大学的斯帕戈和奥尔德马斯顿科学研究中心的庞兹合作,从牛顿
的两绺头发中各取两根进行化验,查出其中含有高浓度的铅、锑、汞、砷等有毒物质。
  他们又查阅了牛顿的实验记录本,发现其中有108处记载着牛顿用口尝化学药品的
味道。另外,在牛顿实验室中,常常用敞口容器装着铅、砷、锑、汞之类化合物进行加
热。这样,有毒物质便从口、鼻不断进入牛顿体内,使牛顿中毒。
  人们终于从牛顿的头发查明了254年前他的死因--化学物质中毒。
  头发能够用来侦破疑案,于是,也就引起了公安人员的注意。
   
头发的科学
  据统计,一个人的头发,大约有10万至14万根左右。中国人头发的平均数约为10.8
万根。一般来说,每天大约脱落60根。公安侦察人员在现场,往往很注意那些细小的落
发。
  人们的头发颜色不同。黄种人、黑种人的头发大都是黑色的,白种人的头发则以金
黄色居多。头发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其中所含的色素不同所造成的。
  天然的发形有3种:直发、波发和卷发。一般来说,黄种人的头发大都是直发,白
种人以波发为多,黑人大都是卷发。
  一般来说,头发每天大约长0.4毫米,头发的生长期大约为2~7年,寿命短的只几
个月,长的可达6~7年,平均寿命为2~4年。
  由于头发的寿命不算太长,所以头发的长度总是有限的,长到一定限度,便脱落了。
也有人例外。比如,日本东京都的山崎弘子,从小学四年级起就没有剪过头发。到35岁,
她的头发竟然长达2.32米,成为"世界之最"。
  头发的化学成份是角蛋白质,十分耐腐蚀。正因为这样,人的尸体会很快腐烂,而
头发能够保存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头发是人体排除矿质元素的途径之一。在头发中,大约含有40多种
化学元素,其中有20多种与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说,头发中的含镉量偏高,意味着这个人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
  患多尿症的孩子,头发中含铬量偏低。
  患精神分裂症者,头发中镉和锰的含量很低,而铝和铁的含量偏高。
  营养不良的孩子,头发中含锌量偏低。
  人们常说"窥一斑识全豹"。如今可以说"察一发知全身。"公安侦察人员从一根
头发中。可以推测出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医生则用头发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
  科学家们发现。城市居民头发中的含铅量比农村居民高,而公路沿线的居民头发中
含铅量是最高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汽车所用的汽油中,一般含有防爆剂四乙基铅,
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有较多的铅化合物,因此,造成"铅污染"。这么一来,头发还成
为科学家们研究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哩!
  科学家们还发现,在他们到南极考察之后,头发中的汞、锌、铜、锑、铅、砷等元
素的含量都降低了,回国后过了半年,这些元素的含量重新回升。这充分说明,南极是
比较"干净"的。
  我国的科学家曾经对全国各地数万人的头发含硒量进行调查。他们在黑龙江省富裕
县的一个乡发现,这个乡所属的十几个镇中,唯有一个镇没有发现克山病,其余的镇都
发现有十分严重的克山病。经过头发取样分析表明,那个镇没有克山病的农民,头发中
含硒量比其他镇患有克山病的农民高出一倍。为什么呢?原来,那个大队有一个盛产鲜
鱼的水泡子,农民们每年吃鱼200斤。鱼中含硒多,于是农民们头发中的硒含量也多。
吃鱼多,对于防治克山病有明显的作用。
  科学家们在一些小镇调查,小镇上杂居着职工户和农业户,他们头发中的含硒量明
显不同。为什么呢?原来职工户吃商品粮,粮食从外地调来;农业户吃自产粮,粮食来
自本地。外地与本地土壤中含硒量不同,造成粮食中含硒量不同,也就造成食用者头发
中含硒量不同。
  公安人员十分注意科学家们的这些调查结果。在侦破案件时,在现场找到作案者的
头发,检查头发中的含硒量,往往可以从中判断作案者的居住地特点、饮食情况等。
  从头发中,还可以断定是否吸毒(如吸海洛因等毒品)。根据毒品在头发中的位置,
按头发的生长速度推算,可以算出吸毒的时间!
  有趣的是,从一根头发,甚至还可以判断性别以至种族。例如,据测定,女人头发
中含有的锰和镍,一般是男人的3倍和1倍。另外,据测定,意大利人头发中所含的铁和
镍,则要比中国人高20倍到40倍。很自然,头发所透露的这些"秘密",使公安人员很
感兴趣。
  也许你会问,头发那么细微,其中所含的某些元素又是那么稀少,怎样测定它们的
含量呢?
  这要请现代化技术"中子活化分析"、"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以及本书开头提
到的"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法"等。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中子活化分析的原理。把头发用中子照射,这样,就会使头
发中的元素具有放射性。不同的元素射出的两种射线(也就是r射线)的能量不同。因此,
只要用仪器测量丙种射线的能量,就可以推算出头发中含有什么元素,含量多少。
  这种中子活化分析法,又快又灵敏,能够测量出一百亿分之一克的元素。在头发中,
有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至亿万分之一,用中子活化分析法也能准确地测
量出来。
  在现代化技术的帮助下,人们终于查清了隐藏在头发之中的"微量元素谱"。
   
西汉女尸的头发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西汉女尸,轰动了全世界。
  一个外国科研机构愿以高价购买西汉女尸的一根头发,我国有关部门没有同意,因
为这具女尸是我国国宝,不能作为商品来出售。
  外国科研机构为什么要以高价购买西汉女尸的一根头发呢?原来,他们想用这根头
发来鉴定西汉女尸的血型。他们以为按照当时中国的科学水平,无法进行这样的鉴定。
因此,如果他们查出了西汉女尸的血型,将会使全世界震惊!
  然而,不久,从中国传出令人惊讶的消息:经过中国科学家的鉴定,西汉女尸的血
型为A型。
  用一根头发,怎能查出2千多年前古尸的血型呢?
  原来,头发中,也含有血型物质,可以用来鉴定血型。这种血型物质存在于头发的
髓腔中,外面被角质蛋白紧紧包裹着,因此虽经千年,血型物质仍然完好。
  科学家们把女尸的一根头发洗净,敲扁,剪碎,使髓腔中的血型物质暴露出来,然
后用特殊的化验方法查出了古尸的血型。
  用头发可以查出2千多年前古尸的血型,当然也能用来检查现代人的血型。
  用头发检查血型,这对于破案工作来说,多么需要。这样一来,在现场即使没有留
下罪犯的血迹,只消找到一根罪犯掉落的头发,便可以查明罪犯的血型。在发生搏斗的
时候,掉落几根头发,是常有的事情。
  如今,我国各地公安部门已经能够用头发查出血型,并已在破案工作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除了头发之外,用眉毛、鼻毛、胡子、腋毛之类,同样可以查出血型。
  小小的头发,现在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世界上,已有13个国家建立专门的实验
室,从事头发科学的研究。
  1978年10月,在美国的佐治亚州召开了第二次国际人发研究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
的许多代表是法医。有人在会议上提出,随着人发研究的迅速进展,从一根头发可以断
定主人的性别、大致年龄、人种、居住地环境、营养状况、嗜好、饮食特点,还能判断
是否从事某些特殊的职业以及居住地受污染的情况。
  小小头发,已经成为破案的重要物证。现在,在侦察现场时,公安人员都十分注意
搜寻遗落在现场的作案者的毛发。
  有一次,某地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当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凶手早已逃走现场只留下
凶手的一顶帽子。公安人员仔细审视那顶帽子,找到两根头发。在显微镜下,发觉头发
的截断处的锐角较新,便断定凶手理发不久。于是,在刚理发的人群中搜寻,使侦察范
围缩小,终于查到了凶手。
  又有一次,在现场找到作案者的头发,用紫外线灯照射,发出明显的荧光。公安人
员知道,一般的头发在紧外光下会显示出明亮、蓝色、有光泽的边缘。那根头发显然不
同于众--它是用人工染色的。这样,一下子也使侦查范围缩小,把注意力集中于染发
的嫌疑者,很快便使案情水落石出,逮住了作案者。
  一点也不假,头发断奇案!
 
 
五、跟踪追击
   
"脚印专家"
  1978年9月,在山西怀仁县发生了一桩无头案:城外的玉米地里,发现一具女尸。
从尸体上满是鲜血以及尸体旁有两块沾满血迹的大石头判断,这个妇女是被谋杀。凶手
是谁呢?在现场上留下一行脚印。
  公安局请来了"脚印专家"来破案。
  "脚印专家"仔细观察了脚印,作出了如下判断:
  "这个罪犯是个25岁左右的男人,身高1米7,不胖不瘦。从脚印的走向来看,他朝
南窑村走去。"
  公安人员按照"脚印专家"的判断,从南窑村查出13个25岁左右,身高1米7,不胖
不瘦的男青年。然后在这13个青年中逐一分析,其中有一个青年嫌疑最大。经过进一步
调查取证,证明这个男青年确实就是罪犯。
  这个"脚印专家"是谁呢?
  原来,他是内蒙达拉特旗的一位老猎人。他常年在草原上打猎,熟悉各种脚印。他
能够从野兽的脚印中判断出是什么野兽,是公是母,体重多少,什么时候走过。正因为
这样,人们称誉他为"脚印专家"。
  脚印,也是破案的一条重要线索。不仅是在泥地里会留下脚印,在打蜡地板上也会
留下脚印。只消逆光观察,便可清晰地看见打蜡地板上的脚印。
  "脚印专家"根据脚印的大小,能够推测出罪犯的身高,这是符合科学的。科学家
们测量了许多人的身高和脚印长度之后,得出了从脚印长度推算身高的公式:
  身高(厘米)=脚印长度(厘米)×6.876
  在泥地里,体重越重的人,脚印越深。那位"脚印专家"知道自己的体重,他在犯
罪者脚印旁站了一下,把自己脚印深度与犯罪者脚印深度相比,可以估计出罪犯的体重,
也就可以推测出罪犯的胖瘦了。
  根据一系列的脚印、足迹,可以大致判断罪犯的年龄:
  少年罪犯步子短,脚印瘦小,脚印之间的距离往往不规则,步行的路线往往弯曲。
  青年罪犯往往脚印大,步子跨得大,脚印之间的距离均匀,走直线。
  中年罪犯走路稳、慢,脚印间的距离变短。老年罪犯的步幅变得更短,足迹中脚后
跟的压力比脚掌重。
  步伐很乱,脚印间距离不匀,说明罪犯可能精疲力尽,或者已经受了伤。
  脚印的后跟凹印很深,前掌浅,说明走路的人挺胸收腹,身子比较直。
  仔细研究罪犯的脚印,还能判断作案的时间。
  比如,午夜,下了一场雨。脚印上有许多麻点,说明是雨前留下的。麻点少而浅,
说明是在雨快住了的时候留下的。脚印光滑,没有麻点,那无疑是雨后留下的。
  夏秋之夜,上半夜留下的脚印,上面往往有昆虫爬过的痕迹。下半夜留下的脚印,
由于地面比较潮,泥土易碎裂,脚印的边缘往往不很清楚。
  根据脚印,可以追踪罪犯,这叫"步法追踪"。
  1974年4月,一个上午,内蒙某地工厂的财会室被撬,在现场找到罪犯的胶鞋印。
公安人员沿脚印追踪,一口气追了12华里,追到一个院子,罪犯正在吃午饭呢,地上放
着那双胶鞋。罪犯当场被捕,在他家查出了赃款。从追踪到破案,只花了3小时。
  有时,跟随脚印追踪,当地面变硬,脚印就会消失。这时,公安人员就要分为几路,
继续往前搜索。当在前面又发现脚印,便可重新集中力量沿着脚印继续搜寻。
  平常所说的脚印,一般就是指鞋印。
  不同的鞋子,鞋底的形状、花纹不同,有时也能为破案提供线索。
  有一年,在北京发生了一桩杀人盗窃案。公安人员拍摄了现场鞋印照片,确定凶手
所穿的是皮鞋。经过仔细比较,发现凶手右脚鞋底花纹磨损比左鞋重。
  这是为什么呢?
  公安人员认为可能与凶手的职业有关--经常用右鞋。
  他们抓住这"蛛丝马迹",分析哪些职业的人经常用右鞋。后来,根据这一线索,
终于查出凶手--他是火车副司机,经常用右脚踩刹车器,所以右鞋底的花纹比左鞋底
的花纹磨损厉害。
   
警犬的嗅觉
  一年冬天,在北京的一家旅店里发生了盗窃案,营业员被罪犯砍伤,钱被抢走。
  罪犯在哪里?
  现场,只有罪犯在慌忙之中丢下的一顶呢帽。
  公安侦察人员带来了警犬。警犬用鼻子嗅了嗅呢帽,然后,就跑到旅店的一个房间
里,扑在一个旅客身上。公安人员马上抓到了这个旅客。经搜查,查出了凶器和赃物。
这一案件在警犬的帮助下,只花了几分钟就侦破了。
  还曾发生过这样的案件:
  夜9点多,一个壮年男子叩开了某村一位孤老太的门,说是长途汽车末班车过了,
无法坐车回去,眼下人生地不熟,无处栖身,恳求借宿一夜。善良的老大娘答应了,让
壮汉在她家一间草屋里过夜。
  一早,老大娘醒来,发觉床上的两麻袋大米不见了,而睡在隔壁的壮汉也无踪影。
  老大娘赶紧去报案。公安人员带着警犬来了。警犬闻了闻草屋里那窃贼的气味沿途
追踪,一直追到长途汽车站。
  公安人员带警犬上了车。长途汽车每靠一站,警犬就下车搜索一番。
  到了第七个站头,警犬下车后大声吠叫。公安人员一听就知道,警犬发现线索了。
于是离开了长途汽车,走出车站。警犬不断地嗅着,奔着,来到一间农舍前。
  一个壮汉慌张地开了门。他正要辨解,警犬已经在屋里找到那两袋大米了。
  警犬,是破案的好助手。在世界上,差不多每一个警察局,都训养警犬。西班牙专
门办了警犬训练学校。我国北京、上海、内蒙等地的许多公安局,都设有警犬队。
  世界上的狗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狗都能训练为警犬的。最适宜担任警犬的是狼
种犬。
  警犬,必须忠实、勇敢、机灵,特别嗅觉要灵敏。如今,最常用作警犬的是德国牧
羊犬和道薄门大(礻乃)犬。
  狗的视力不算太好,甚至比人还差一点,看不清300米远的目标。狗能够帮助人们
破案,主要靠灵敏的嗅觉。
  不信,你去访问警犬队。警犬训练员可以当场给你做一个试验:你把手提包交给警
犬训练员,让警犬闻一会儿,然后你跑到偏僻处,把手提包藏好,再回到原地。这时警
犬训练员大喊一声"上"!那警犬听到命令,象离弦之箭般朝前飞奔。没一会儿,警犬
嘴里会衔着你藏的手提包跑过来。
  警犬能够迎风嗅出二、三百米以外人的气味,甚至还能闻出埋在地下几米深的尸体!
  警犬的鼻子,非常灵敏,它的灵敏度比人高600多倍。据说用嗅觉测量法测定,实
际上它可比人的嗅觉高100万倍。警犬能够辨别100多万种物质的不同气味。
  人的鼻子能够闻出气味,是靠上鼻道粘膜部分中的嗅觉细胞。据统计,人鼻中大约
有500万个嗅觉细胞,分布面积为5平方厘米。然而,在狗鼻子中,嗅觉细胞多达2亿2千
万个,分布面积达150平方厘米。所以狗的嗅觉比人的嗅觉灵敏多了。
  警犬凭借它灵敏的嗅觉,追踪逃犯。有一次,某处森林里发生大火,在现场只找到
纵火犯遗失的香烟盒。警犬闻了香烟盒的气味之后,沿着气味追踪,追了12小时,终于
发现了纵火犯。
  警犬的听觉也很灵敏,它能够听见几十米外伏在草地里的人的声响。它可以把每分
钟节拍100次和96次的不同声音区别开来。灵敏的听觉,使警犬在追踪时能够迅速发现
目标。
  用警犬追踪逃犯,在农村、森林、草原上效果较好。在城市里,人太多了,气味太
杂,效果就差一些。
  狼种犬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警犬。
  训练人员的工作,艰苦、细致而又耐心。
  训练必须从小开始。狗的"年龄"到了12-14个月,就要开始"上学",接受警犬
业务训练。
  警犬的训练科目分两种:基本科目和使用科目。只有基本科目训练"毕业"之后,
才能按照"专业"的不同,进一步训练使用课目。
  基本课目是要求警犬能够按照主人的命令,准确地完成坐、卧、过来、衔、吐、吠
等动作。
  此外,还要训练警犬的特殊习惯--只认一个主人,只服从一个主人的命令。警犬
只吃这个主人给它的食物。倘若别人"奖赏"它,它不仅不"感恩",反而扑上去咬他!
这样的特殊习惯对于侦察工作是很重要的,使警犬不被敌人所指挥,也不会因贪嘴而吃
下有毒的食物。
  专业科目的训练,使警犬"专业化",有的擅长跟踪,有的擅长搜索……。比如,
接受侦察爆炸物专业训练的警犬,要求是很高的--它光是能够闻出爆炸物(如炸药、
定时炸弹等)还远远不够。它一发现爆炸物的气味,必须懂得立即走开,在离目标不远
处坐了下来,等候主人的到来。未经这种专业训练的警犬,一闻到爆炸物气味,马上扑
过去,往往触动爆炸物,引起爆炸,使它和主人一起殒命。
  如今,海关人员也训练警犬,用它来检查进出口的物品。用警犬检查,半小时可检
查500多件,一有毒品气味,它就吠叫不已。据说,警犬能搜出13种爆炸物和毒品。
  有趣的是,在云南某边防哨所,还用警犬当"采购员"呢!这是因为哨所位于深山
之中,战士们买生活用品要跑几十里山路。后来,一位战士带着一条名叫"飞熊"的警
犬到供销社去,让它闻了闻售货员老张,从此"飞熊"便"认识"了老张。战士们要买
什么东西,把写好的字条,和钱一起包好,系在"飞熊"的脖子上。"飞熊"来到供销
社,从老张那里背回战士们所需要的东西。
  更为有趣的是,美国最近训练老鼠来当"警鼠"。警察把警鼠装在铁丝笼中,放在
海关的进出口。如有旅客携带爆炸品,警鼠在笼内乱蹦乱跳起来,警察马上就对那个旅
客进行搜查。
   
电子警犬
  不过,用警犬追踪,只能在案件发生后不久马上进行。时间长了,风吹雨打,罪犯
留下的气味散失了,警犬也就无能为力了。
  这,可得请"白衣侦探"帮忙了。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个仓库,在夜间被窃,盗贼早已溜掉。警察们用警犬追踪,追
了一会儿,进入闹市,人多味杂,警犬"迷途"了。无法继续追踪。
  警察回到仓库,看到那里有一个毡靴印,很显然是盗贼留下来的。
  警察拿出注射针,把针头挨近靴印凹坑,把活塞朝上一拉,空气就被抽进去了,然
后,再把注射器中的空气注进一只抽成真空的玻璃瓶中,保存起来。
  过了好久,才抓到一个嫌疑犯。警察让誓犬闻了一下那"贮藏"在小瓶中的气味,
警犬马上扑到嫌疑犯身上。警察明白了,那人就是盗贼。
  用警犬追踪,有一个缺点--警犬太醒目了,容易招惹罪犯注意。'
  人们在着手试制"电子警犬"。电子警犬中装有微型吸气泵和气敏半导体。吸气泵
不断吸气,气体流经气敏半导体。气敏半导体是一种对气味敏感的半导体,在某些气味
的作用下,它的电阻会产生变化。人们测量它的电阻变化,就可以知道它是不是"闻"
到气味,还可以知道气味的浓度。
  电子警犬是个小方盒。一旦发现敌情,它会发出轻微的嘟嘟声,或者闪亮小红灯。
这样,它不象警犬那样醒目,容易隐蔽。
  电子警犬的嗅觉比警犬还灵敏,但是分辨气味的本领不如警犬。目前,还处于试制
阶段。
 
 
六、在特殊的光线下
   
激光查出"潜脚印"
  案件发生在英国一家高级宾馆,一位外国旅游者放在柜子里的钱财被盗了。
  偷窃者是谁?
  除了柜门被撬之外,现场没有留下作案者的痕迹。
  有没有留下作案者的脚印呢?
  房间里铺着地毯。很糟糕,地毯上看不见脚印。
  警察们来了,用激光照射柜子前的地毯,拍摄照片。洗印后,照片上出现清晰的鞋
印!
  以这个鞋印为线索,警察终于查明,作案者原来是宾馆里的一位招待员!
  1960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这新生的科学婴儿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如今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巨人。激光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方面,也与侦破
技术结下不解之缘。前面提到的"激光显示指纹",便是"激光侦探"的神通之一。能
够显示地毯上的"潜脚印",也是它的独特本领。
  对于侦破凶杀案件来说,确定被害者的死亡时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从死亡时间往
往可以推算出作案时间。
  过去,公安人员主要靠测定尸温来确定死亡时间,因为人死了以后,体温渐渐降低。
死亡时间越长,尸温越低。不过,尸体温度的降低速度跟环境、季节很有关系:在旷野
上比房间降得决,有风比无风时降得快,冬天比夏天降得快,穿棉衣比穿背心降得快,
瘦子比胖子降得快……。因此,通过测定尸温确定的死亡时间,只能是大概如此,不大
精确。一般来说,成年人的尸体,在通常室温下(16-18℃),死后10小时内,平均每小
时体温下降1℃左右。
  一位日本科学家发现,人死之后,眼睛本来清澈透明的角膜,会慢慢变得混浊。死
亡时间越长,角膜的混浊越厉害。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角膜透明度减弱的速度是相同的。
因此,角膜仿佛成了一只秒表,可以用来精确测定死亡时间。
  怎么确定呢?
  请激光帮忙!
  激光的亮度高,方向性好。用它照射在从人眼上取下的角膜,在角膜下面放置对光
很敏感的光电管。角膜越浑浊,透过去的激光强度越差。通过测量,从事先编好的对照
表上,可以十分准确地判定死亡时间,误差在一小时之内。测量时,一般用稳定性较好
的氦-氖激光器。
  在公安战线上,激光还有种种妙用。
  人们制成了激光枪。这种枪不会使人致命。当罪犯逃跑时,公安人员用激光枪射击。
高强度的激光束,可以烧焦罪犯皮肤,留下黄豆大小、一时无法洗去的"印记",给追
捕带来莫大的方便。
  激光传真机又是各地公安部门必不可少的设备。它能迅速、清晰地把罪犯的照片、
指纹、脚印之类图像,传到各地,布下天罗地网。用激光传真机传真,从北京传到广州,
花5分钟就够了,而普通的传真机要花5-7分钟。在"兵贵神速"的公安战线,争取时
间是何等重要!
   
裤脚翻边里的铁珠
  在一个办公室里,发生了保险箱被盗的案件。
  作案者竟把整个保险箱搬走了!
  很显然,如果不是合伙作案,那么作案者一定是个身体健壮、力气很大的人,而且
很可能会驾驶汽车,把保险箱放到车上运走。
  从现场分析看,这是单人作的案,而且,作案者十分狡诈,戴着手套,没有留下指
纹;仅留下穿一双普通的男式42码解放胶鞋的脚印。但是,单有这一线索是无法破案的。
  过了几天,过路人发现某公路边的一条河里,河水混浊,以为有人跳河,经打捞,
捞上来的竟是那只被盗的保险箱!保险箱已被熔割切开,箱内已空无所有。显然,作案
者驾驶着汽车来到这儿,把空的保险箱扔进河里,扬长而去。
  经过仔细侦查,初步有了眉目。嫌疑犯是一个青工、货车司机。但是,要逮捕他,
还缺乏证据。
  乘青工外出,公安人员检查了他晾在院子里的一条长裤。裤脚管上有好几个小洞洞,
说明可能是用气焊枪烧割保险箱时,火花溅到裤子上烧的。不过,光是几个小洞洞,还
不能作为罪证,说不定他是在切割别的东西时烧的,也可能是抽烟不小心烧的。
  公安人员在青工长裤裤脚翻边里,找到几颗比圆珠笔尖的小圆珠还小的金属熔球,
如获至宝地带了回去。他们用激光显微光谱仪对熔珠进行光谱分析。
  激光显微谱仪是用激光作为激发光源,通过透镜聚焦,把激光集中在极小的区域内,
直径只有十至几十微米(普通头发的直径约为70微米)。激光本身具有能量高度集中、方
向性好等特点,经聚集后,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约万分之一秒(即零点一毫秒)内,使样
品表面的温度升到摄氏一万度左右。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样品气化,成为等离子体蒸汽,
全激发光。经光谱分析,便可判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激光显微光谱分析法灵敏而准确,对样品的损伤极微。现在,常用于文物分析。例
如,1965年在湖北发掘到极为珍贵的越王勾践剑。为了揭开这把宝剑经2千多个春秋而
不锈之谜,我国考古工作者就用激光显微光谱仪对它进行光谱分析,查明古剑不锈,是
由于含有大量的铜、锡以及少量的镁、锰、钛等元素。经分析后,古剑仍完好如旧。
  这一次,用激光显微光谱仪分析金属小熔珠,也获得重要结果:它的化学成分与保
险箱一致!
  令人不解的是,小熔珠中多了一种元素--钛。
  为什么呢?公安人员进一步调查,弄清楚保险箱表面的颜料中,含有二氧化钛。也
就是说,小熔珠里的钛,来自保险箱表层的颜料。
  罪证确凿,青工被捕了。公安人员从他家中,搜出了赃物。
  那位青工万万没想到,残留在裤脚翻边里的几颗小熔珠,竟然使他露了马脚!
  借助于激光显微光谱仪,还曾侦破另一桩案件。
  在某市近郊,司机违章快速行车,撞死一个行人。司机驾车逃跑了。
  有人目击这一案件,把肇事汽车号码报告公安局。
  司机被拘捕了。可是他百般抵赖,不肯认罪。
  公安人员在死者身上,找到撞车时掉落的一星油漆。于是,用激光显微光谱仪测定
油漆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与那辆肇事汽车的油漆化学成分完全一样。
  在现代科学面前,在铁证面前,那位司机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最有趣的是,激光显微光谱仪使"金弥陀"显出了原形。
  案件发生在国外。一位古玩店的老板,打算花高价买下一只金弥陀。
  通常,人们判断黄金真伪,用的是试金石:在试金石上划一下,留下金的条痕,滴
上浓硫酸。倘若不受腐蚀,便是真金;如果被腐蚀了,那就是假的。
  还有一招,是测量比重。黄金的比重很大,达19.3。也就是说,1立方厘米黄金,
重达19.3克。一测比重,也可以使那些冒牌货露出马脚。
  那只金弥陀,看来是真的:用试金石试验,它是金子;测定比重,它也符合标准。
  不过,也正因为它是真金,又是古玩,价格棘手。古玩店老板在下定决心之前,请
科学家帮忙,用最新的技术,鉴定一下金弥陀的真伪。
  科学家用激光显微光谱仪分析金弥陀。激光显微光谱仪的激光束极细,然而,亮度
高,能够象一根极细的针,"刺"进金弥陀内部。这根"针"的直径,只有几十微米。
用它进行光谱分析时,只损失十亿分之一克的黄金,连天平都称不出这么微乎其微的损
耗。
  科学家们的结论,使古玩店老板吃了惊:那金弥陀是假的!它的表面镀了一层黄金,
而里面是黄铜,黄铜内灌了水银。
  由于表面是黄金,所以使试金石失灵;
  由于内部灌了水银,水银的比重达13.6,而出售者声称是22K的黄金(K,译为开。
纯金为24开。此处22开,即二十四分之二十二是纯金),在不甚精密的测定中,可以
"蒙混过关"。
  然而,激光显微光谱仪由于激光束射入金弥陀内部,无情地揭露了它的真相。
  古玩店老板不禁以手加额,庆幸自己毕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帮助,这才免于上当受
骗!
   
夜间侦察
  深夜,当公安人员追捕一个罪犯的时候,罪犯越窗逃走了。
  公安人员把灯关上,拿出照相机,对着尚有余热的被窝连连拍照。
  不久,公安人员从照片上获知罪犯的身高、胖瘦、性别等特征,为追捕提供了线索。
  照相机为什么能在黑暗中拍照呢?罪犯已经逃走,为什么还能拍出罪犯的大致形象
来呢?
  原来,公安人员用的不是普通照相机,而是红外线照相机。
  红外线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线。它又叫热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射出来的红外线
越强。红外线虽然看不见,但是人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比如,在晚上,你倒上一杯热水,
把电灯关掉。这时,整个房间里一片黑暗,你一点儿也看不见从杯子里射出来的光线。
可是,当你把手靠近杯子,马上就感到暖乎乎的--这就是红外线照到你手上来了。
  用普通的照相机,拍不出红外线来。普通的照相机按照可见光的强弱曝光--明亮
地方的可见光强,在照片上就白一点;黑暗地方的可见光弱,在照片上就黑一点。
  红外照相机却是按照红外线的强弱曝光--热的地方红外线强,在照片上就白点;
冷的地方红外线弱,在照片上就黑一点。
  在黑龙江某机场,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是一个林区小机场,只停着一架进行红
外摄影试验的飞机。飞机起飞后。对着机场拍了一张红外照片。底片冲出来一看,机场
上仍有一架飞机的黑影。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那架飞机停在机场上,在太阳照射下,机身下的地方,温度比四周低。飞机
上天之后,地面的温差一下子不可能消失。正因为这样,在红外照片上。出现一架飞机
的黑影--即在刚才起飞的机身下的地方。
  这么一来,你也就不难明白,当罪犯逃走之后,被窝还是温热的,温度比较高。于
是,在红外照片上,出现一个人形白色虚影,用它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胖瘦以至性别。
  红外照相需要冲洗,不能"立竿见影",当场看到侦察结果。现在,已经更多地使
用红外摄像机,侦察人员当场就可以从荧光屏上看见显示的红外图像。
  如果罪犯在椅子上坐过,在离开后一小时内,仍可用红外摄像机拍出椅子上的"坐
印"。从臀部的形状、大小,可以判断罪犯的性别、胖瘦、身高。
  有时,罪犯杀人后,把尸体移走。用红外摄像机可以拍出移尸前的情景,确定作案
的第一现场。
  有一天深夜,一个人死于郊外。公安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用红外摄像机拍出尸体附
近有汽车停过的痕迹--汽车发动机的余热烤热了车下的土地,尽管车已离去,温差尚
在。这样,侦察人员便得到重要线索,即凶手是驾车作案的。
  我国武汉的华中工学院研制成功了红外热像仪。1982年11月夜,他们把红外热像仪
架在实验室窗口。窗外伸手不见五指,然而,热像仪的屏幕上却清晰地出现100多米以
外夜幕笼罩下的两个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从屏幕上看得一清二楚。
  红外热像仪成了黑夜侦察中的"神眼",可以用来作为金库、核心机密场所外围的
夜间监视。有时,预先得知作案者的夜间阴谋,可在现场安装好红外热像仪,随时监视
作案者的行动,甚至可以记录在录像带上,作为罪证。
  我国还制成了"微光摄像机"。它又叫"微光夜视"。它借助于光增强器,可以在
光线极为微弱的夜间,清楚地拍出景物图像。它同样是一只夜间"神眼"。
   
涂改了的字句显露原形
  一张介绍信,被送到公安局。
  经过技术鉴定,判明这是一张伪造的介绍信:原先,介绍信上写着介绍"沈××"
同志,却变成了介绍"周××"同志。
  然而,介绍信上"周××"三个字写得清清楚楚。凭肉眼看,几乎一点也看不出破
绽。
  公安人员是怎样识破伪造的介绍信呢?
  原来,他们请另一种特殊的光线--紫外线帮助破案。
  紫外线跟红外线一样,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它的波长为10-400毫微米。在光
谱上,它位于可见光紫蓝光之外,所以叫做"紫外线"。
  在紫外线照射下,拍摄荧光,使那张介绍信显露了原形:原来,犯罪分子在火车上
扒窃,偷到了钱财,发现其中有张介绍信。他用褪色灵褪掉介绍信上"沈××"的名字
写上他自己'周××"的名字。他利用这张涂改的介绍信进行诈骗,被一举抓获。
  用褪色灵褪去的字迹,肉眼看不出。用紫外线一照,褪掉的字迹闪射着荧光。这样,
就查出了介绍信的真面目。
  有矛,就有盾:自从褪色灵出现以后,犯罪分子常常用它消褪字迹,然而,公安人
员用紫外线照相技术,使褪色灵原形毕露,使消褪的字迹清楚地重视。
  在现场,用紫外线灯照射,还能把一些不显眼的血迹、人体分泌物,清楚地显示出
来。
  有的罪犯得知末日即将来临,用火烧毁罪证。就在这时,公安人员出现在他的面前。
尽管罪证己被烧成漆黑一团,肉眼看不出原先的字迹。然而,用红外线照相机拍照,却
清楚地把罪证上的字迹显示在照片上。
  我曾亲手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本书上,倒上半瓶蓝墨水,书上的字迹全给遮住了。
我用红外线灯照射书本,再用红外线摄像机拍摄。此时,荧光屏上,那书面上的文字历
历在目。倒在上面的蓝墨水,仿佛忽然变成透明了似的!
  几年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汉代木简,由于年代久远,木简发黑,使木简上的文
字无法辨认。怎么办?请来了红外线摄影机。由于木简和上面的文字对红外线的吸收率
不同,调节两者的反差,考古学家在荧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汉代文献。差一点被湮没了
的历史,在现代科学帮助下,重现了它的原有的风貌。
  还有一幅宋朝的猫画,由于纸头发黄,画面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然而,用红外照像
机翻拍之后,照片上的猫,连一根根纤细的胡子都清晰可辨,古画恢复了青春。
  被挖补、擦消、涂改的发票、火车票、信件、文件、日记等等,用红外照像、摄像
技术,可以查明真相。这样,使许多"机关算尽"的罪犯,无可遁逃,成为现代侦查技
术的猎物。科学与正义站在一起,共同惩讨邪恶。
  有的铅笔笔迹,被橡皮擦去,肉眼横看竖看也无法辨认。即使在放大镜、显微镜下,
看到的也只是被擦乱了的纸纤维。
  求助于激光!
  在激光下,那被擦去的铅笔字迹,重新显出原形!
  为什么呢?因为在写字的时候,铅笔笔芯中的石墨,毕竟深深地被"写"进纸纤维。
尽管表面一层被擦去,但是,在激光下,那些残存的微量石墨,会闪射亮光,显示出字
迹。
  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在黑纸上用墨汁或者铅笔写字,肉眼几乎看不出字迹。用脉冲
激光一照,字迹闪闪发亮,如同夜幕中醒目的霓虹灯!
  激光,也成了那些涂改字据的罪犯的劲敌。它,可以把用黑墨汁涂掉的铅笔字显示
出来;它,可以把用铅笔涂抹掉的圆珠笔迹显示出来;它,也可以把用圆珠笔涂抹掉的
铅笔笔迹显示出来……。
  那些伪造的粮票、钞票、侨汇券之类,在红外、紫外、激光技术面前,如同妖魔遇
上了孙行者的"火眼金睛"。
  特殊的光线,有着特殊的侦破本领……。
 
 
七、白骨吐真情
   
希特勒和林彪的牙齿
  1976年,挪威的法医专家索格内斯查清一桩重大的历史悬案--希特勒之死,曾使
世界瞩目。
  在31年前即1945年4月,苏联红军逼近柏林,希特勒把德国最高统帅部转到柏林地
下50英尺的避弹室里。
  德军节节败退,希特勒面临着最后的覆灭。
  4月28日,苏联红军已经攻下柏林波茨坦广场,那里离希特勒的总理府只有一条街
了。
  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避弹室里听到这样的消息:苏军将在4月30日凌晨对总理府发
动总攻击。
  在4月29日凌晨1点,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勃劳恩举行了结婚仪式。
  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用手枪对着自己的嘴开了一枪,自杀了。爱娃·勃劳
恩则服毒自杀。他们死后,希特勒党卫队中队长海因兹·林格遵照希特勒事先的吩咐,
用军用毛毯包裹尸体,抬到花园里,浇上汽油烧掉了。
  5月5日,苏军一位军官发现了这两具焦尸。
  5月8日,苏联红军野战医院的医生们解剖了尸体。由于尸体己烧焦,面目无法辨认,
未能确定是希特勒夫妇的尸体。
  当时,苏联元帅朱可夫认为,这是希特勒的尸体,把此事通知了同盟国。但是,斯
大林不相信此事,认为希特勒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什么诡计都会施展出来,只有掌
握极可靠的证据,才能确认希特勒是自杀了。这样,朱可夫根据斯大林的意见,在一次
记者招待会上声明,原先通知盟国的关于希特勒自杀的消息不准确。
  于是希特勒之死,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这桩历史悬案,怎么会在31年之后,被挪威的法医专家解决了呢?
  原来,这位法医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开始注意到希特勒的牙齿。因为尸体虽然烧
焦了,但牙齿还是完好的。
  1972年,索格内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里查到了希特勒牙齿治疗的记录,他仔细观察
了希特勒在1944年1月20日遇刺时耳部受伤拍的5张头部及下颌X光片,与1968年苏联公
布的关于那具焦尸体牙齿照片相对照,完全吻合,特别是假牙的位置、形状也完全一致,
从而证实那具焦尸确实就是希特勒的尸体。
  同样,1971年9月13日凌晨2点30分,林彪乘坐的那架三叉戟专机在叛逃苏联途中,
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附近的依德尔默格县境内,飞机上的9个人都粉身碎骨。
  这件事,当然引起了苏联的注意。他们曾拍摄了林彪尸体的牙齿照片。由于林彪曾
在苏联休养过,并在莫斯科治过牙病,装过假牙,苏方掌握林彪牙科病历。经查对,牙
齿特征一致,证明确系林彪之尸体。
  不过,1983年在美国出版的署名姚明乐(音译)的《毛的继承人的阴谋和谋杀》一书
却以大胆的"想象",对林彪事件作了"新"的描述,而作者称他有"可靠的消息来
源"。
  这位姚先生声称,1971年9月12日夜里,林彪夫妇并没有上那架坠毁于蒙古温都尔
汗的"三叉戟"飞机,而是在北京郊区出席了周恩来的宴会后被击毙。那架飞机上只有
林彪的儿子林立果……。
  这本书的出版,使人们对中国政府所公布的林彪摔死于温都尔汗的种种文件,产生
了怀疑。
  在林彪事件23年后--1994年初,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所发表的一篇关于
林彪之死的调查报告,又一次引起世界的注意。作者是彼得·汉纳姆和苏珊·苏伦斯。
  彼得是澳大利亚自由专栏作家。他采访了蒙古、莫斯科、纽约以及我国台湾。
  彼得在莫斯科找到了著名病理学家维塔利·瓦西列维奇·托米林教授。这位教授在
1971年曾前往蒙古调查林彪事件。彼得写道:"这位白发蓝眼的短小结实的专家听说我
的来意后非常惊奇,但是同意会面一叙。他承认曾受雇于克格勃飞往蒙古,对坠机者作
过尸体解剖……"
  尽管死人不会说话,但是托米林毕竟是专家,查明了死人的真实身份。托米林说:
"我很幸运,因为我确定了林彪和他的妻子。他俩口腔里都有许多镶金的牙齿。我们测
量了他俩尸体的长度、体重和年龄,也与生前的资料相符。"
  托米林还说:"我仅从林彪的耳垂的形状就能确定他的身份。另外,还可以根据他
的牙科诊病记录,或者根据他的头盖骨摄影与像片比较。"他从这三方面着手研究,证
明死者确系林彪。
  林彪在1938年至1941年曾在苏联治病,有着丰富的病历资料,特别是他的牙齿病历,
为确定死者是林彪起了很大作用。叶群只在苏联呆过很短的时间,但是苏联也有关于她
的牙齿病历。
  托米林透露,他割下了林彪夫妇的头颅,带回了莫斯科,而他们的身躯则被送往离
乌兰巴托不远的托尔戈伊特火化,骨灰交给中方。
  彼得以一个西方记者的视角,第一次以可信的资料,证实了温都尔汗荒原上的死者
之中,确实有林彪夫妇。
  法医对牙齿的鉴定,在侦破希特勒之死和林彪之死这两大政治案件中起了很大的作
用。于是,公安人员开始普遍重视鉴定牙齿。特别是在侦察那些肉体腐烂、只剩尸骨的
无名尸时,更需要从死者的牙齿中寻找线索。
   
牙齿提供破案线索
  1978年11月8日清晨,行人在某市郊区公路旁发现一位青年妇女被害。
  公安人员火速赶到现场。青年妇女身边一无所有。左手手腕上有戴表的痕迹,可是
手表不知去向。现场上留下男女皮鞋散乱的鞋印。很显然,这是一桩谋财害命案。被害
人在临死前,曾与罪犯进行过搏斗。
  细心的公安人员在现场草丛、碎石堆里,找到了3颗牙齿。从外形判断,都是新近
脱落的。
  经过鉴定,其中两颗牙齿是那位青年妇女脱落的。她的牙齿正好缺了两颗。
  公安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另一颗牙齿上。这颗牙齿牙冠扁而宽,单根,根部向左
倾斜,牙颈较窄。法医确定这是左上颌中门牙。
  法医又进一步对这颗门牙进行鉴定,确认这是一颗男性的门牙,年纪大约将近30岁,
血型AB。就这样,从一颗门牙,勾画出了罪犯的重要特征。于是便把这一情况通报全市
各派出所及有关部门。
  很快的,公安局接到两份重要报告:
  一是该市洪都饭店服务员报告,一个名叫梁××的旅客在说话时常用白手绢捂嘴。
有一次手绢没捂紧,露出牙齿,服务员清楚地看见,缺了一颗门牙!此人男性,27岁,
1978年11月12日住店,广东口音。
  二是该市中心医院牙科报告,一个近30岁的男人要求镶左上颌中门牙。在给他检查
牙齿时,医生注意收集他带血的痰。经化验,血型AB。此人讲普通话,带有明显的广东
口音。
  经过侦查证明,洪都饭店和中心医院所报告的是同一个人。由于此人有重大嫌疑,
公安部门拘留了他。经过审讯以及进一步侦察,在他的房间里搜出拦路行劫所得的手表
等赃物。梁××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从一颗牙齿入手,侦破了一起人命案件,这足以说明牙齿也是破案的重要线索。事
实表明,法医凭一颗牙齿勾画出的罪犯形象,是准确的。
  法医怎么能从一颗牙齿推断性别、血型、年龄呢?
  血型的测定并不难。这是因为牙髓腔内含有血型物质。检验时,切去牙冠,把牙齿
放入蒸馏水内,然后把阳极白金线插入牙齿根管内,阴极放于外液。通电2分钟以后,
蒸馏水变成黄褐色,可用来测定血型了。
  至于判定性别,那是通过染色体来检验的:人体的细胞(包括白细胞)的核中,第23
对染色体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在检验时,主要查Y染色质。有Y的,为男
性;无Y的,为女性。不光是牙髓腔内的牙髓细胞染色以后可以判定性别,凭借一滴血、
一点体细胞,都可以判别男女。
  从一颗牙齿怎么判断年龄呢?
  人的年纪越大,往往牙齿也越是磨损厉害。法医们根据牙齿的磨损程度可以大致确
定死者的年龄:
  齿尖开始磨损,约为13~23岁。
  齿尖磨耗,露出黑点(齿质点),约为24~35岁。
  齿质大片暴露,约为36~55岁。
  齿质全部暴露,可以看到齿腔,约为56岁以上。
  如果牙齿较多,从牙齿的生长情况,也可以判断年龄。比如,乳齿一般在6个月左
右长出,2岁时长满20个。7至8岁,开始换牙,左右上下第一大臼齿开始生长。11岁左
右,乳齿全部换成恒齿。16岁前,长出第二臼齿。25岁左右,长出第三臼齿(即智齿)。
  镶有假牙、金属齿套的死者,有着明显的特征,法医们常常借助于这些特殊的牙齿,
确定死者究竟是谁。例如,1978年5月,在贵州一个山洞里发现一具尸骨,查出上颌第
一、二犬齿镶有银铜牙。公安侦察人员广泛调查了历年失踪的人的牙齿特征,发现某生
产队失踪的女青年是被骗上山杀死的,杀人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另外,在搏斗中,被害者常常被凶手所咬,在身上留下牙齿的咬痕,这也可以作为
破案的线索。
  有一次,一位法医根据被害者身上的咬痕,判断为长瓜脸,尖小颏,年龄为20岁左
右。根据这一判断,果真一举破案擒获了凶手。
  在飞机失事后,死者血肉模糊,认不清脸部,牙齿也常常被用来判断死者的身份。
比如,根据死者家属或牙科病历提供的镶牙、补牙、假牙情况,或者根据死者牙齿测定
血型、性别、年龄,可以为认清死者身份提供依据。美国在一次空难事故中,死亡近
200人,先是用牙齿判断就认出了80多具尸体究竟是谁。
   
寻找方志敏烈士的遗骸
  我国已故的人类学家吴定良教授,曾接到一项特殊而重要的任务:寻找方志敏
(1900-1935)烈士的遗骸。
  方志敏烈士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和赣东北革命根
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35年1月,因叛徒出卖,方志敏在江西怀玉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
捕。他在狱中坚贞不屈。8月,英勇就义于南昌。
  方志敏烈士牺牲后,他的遗骸与许多革命烈士的遗骸混杂在一起。怎样才能从一大
堆白骨之中,把方志敏烈士的遗骨一根根找出来呢?
  吴定良教授首先从确定方志敏烈士的身高入手。他仔细研究了方志敏烈士生前与别
人合影的照片。其中,有的合影者还健在,测出了他的身高。然后,按照照片上的比例,
就可以算出方志敏烈士的身高。
  知道了身高之后,按照各种公式,可以算出大腿骨、小腿骨之类的长度。这是因为
这些骨头的长度与人的身高是成比例的。
  例如(公式中均以厘米为单位):
  大腿骨长度=(身高-61.7207±2.1756)÷2.4378
  小腿骨长度=(身高-54.2522±1.9214)÷1.4294-(大腿骨长度)
  肱骨长度=(身高-81.5155±2.8903)÷2.8131
  这些公式,是科学们对许许多多尸骨进行测量之后才得出来的。
  在找到符合长度的骨头之后,还要从骨头的轻重、粗细加以取舍。-般来说,男人
的骨头重而粗,女人的骨头比较轻、细。另外,还要考虑到死者的胖瘦。一般来说,胖
的人,骨头表面比较光滑一些,而瘦的入骨头表面比较粗糙。
  科学家们经过细心地挑选、鉴别,找出方志敏烈士的一块块遗骨,这些遗骨的关节
又能彼此精确对拢。就这样,终于完成了这一严肃而又光荣的任务。
  对于尸骨的研究,也帮助了公安侦察人员侦破疑案。
  在我国某山区,曾发生这样一桩案件:在山洞里,发现几具尸体,尸骨已经散架,
混杂在一起。其中有一左手中指骨上套着一只金戒指。
  公安侦察人员查出有3个头骨,说明死者是3具。他们把尸骨加以鉴别、分类,证明
那金戒指是属于一具女尸的。他们测出了这具女尸的身高。另外,他们还根据女尸的牙
齿、估计了死者的年龄。在查明了死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左手中指戴一金戒指这些
特征之后,破案就有了线索。
  法医们通过对尸骨的研究。还纠正了过去传说中的错误。在《水浒》中,有一个脍
炙人口的故事:武松的嫂嫂潘金莲用砒霜毒死了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当时,武松不在家。
在火化时,何九叔就把这两块骨头拿给武松看,作为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见证。
  其实,这是不符合科学的。人死后,不论是不是中毒,经过一段时间,都会受空气
中的氧气氧化而致黑。再说,砒霜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中毒后主要是引起呕吐、
腹泻、中枢神经麻痹、血压下降,进入骨头的砷极少,也不会使骨头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