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之實務經驗交流


『人像攝影』之實務經驗交流


『人像攝影』在浩翰的攝影領域裡,屬於初學者最容易接觸的一個拍攝主題,在例假日市郊的公園裡,一群架著腳架、穿著攝影背心的攝影人,圍繞著一位婀娜多姿的模特兒,拼命的按著快門喀喳、喀喳、喀喳地,一張接著一張,這種景象不時地在假日公園的各個角落上演著,人像攝影中尤其美少女人像攝影,是很多初學者的最愛,漂亮美眉當前,在心動然而激動進而衝動地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不知各位攝影者是否考慮到這一瞬間凍結下來的影像,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能否透過溝通與引導來放鬆模特兒的情緒,進而創造出更美好更符合自己想要的影像,亦或僅只是在此起彼落的快門聲中,抱著輸人不輸陣的氣魄,拼命的〝殺〞底片罷了!若各位人像攝影的愛好者,對『人像攝影』有更多的期許,個人將竭盡所能的,把自己在人像攝影領域中十餘年的實務經驗,與各位人像攝影的愛好者,做一個經驗上的交流。

人像攝影含蓋的範疇其實相當廣泛,包括相當個人化的肖像攝影、時下的陽光美少女攝影、事前必須精心籌劃的人像主題攝影、牽涉到較為專業的廣告人像及攝影棚人像攝影,在而後的章節裡將一一提出,為各位作說明。

各位要知道,一張好的人像作品,通常包含了幾個因素:
1﹒優美的儀態-包含了適當的化粧、造型、服飾、肢體語言…等等。

2﹒適宜的表情-無論今天模特兒是微笑、沈思或凝望,能與肢體、服飾及周邊的大環境搭配的表情一律皆稱為適宜的表情。

3﹒意境的營造-任何一個影像,除了人的主題之外,還要配合採光、取景及道具的運用,才能營造出一張既生動又有內涵的人像照片。

就儀態部分來講,良好的肢體語言,對一張人像作品而言,絕對有加分的作用,至於擺pose,就是指模特兒表達肢體語言的這部分,其實整個影像裡,無不雅的肢體動作,或不當的構圖裁切,就是一個好肢勢,至於如何看待一個好肢勢,就有賴時間及經驗的累積,雖然這可完全依據拍攝者的意念,自行發揮,但整體而言,還是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存在。

我們要知道,人從正面看過去,是由很多垂直線與水平線所構成的,那我們今天要模特兒擺pose,就是要改變這些生硬的垂直線與水平線,及破壞所謂的〝對稱〞,讓這些線條化為優美的曲線,增加整個畫面的流暢感,使人看了還想再看一眼。首先,我們要知道,人體上有幾個關鍵部位,是可透過改變,而破壞掉身體原本的垂直線與水平線,讓整個肢體延伸成為優美的線條,例如:脖子可以改變臉部的轉向或頸部的傾斜度、肩膀可一高一低或往前往後改變上半身的平衡感及重心、腰部更可透過扭轉及傾斜角度的變化而改變整個模特兒上半身重心的所在,膝蓋可適度的彎曲及改變面對鏡頭的角度來製作出流線的下半身俗話說模特兒是單腳的動物,意思指模特兒在做任何動作之前,重心必先安排妥當,無論腳的位置是前後或是左右,重心都只能在一邊,只有把重心擺定,而後再延伸出的肢體動作就會很順暢(通常初學者只在意上半身的肢體表現而忽略了下半身重心的安排,沒有兼顧到整體的流暢感,所以有些不是很協調或是有點僵又不會太僵的肢勢就如此產生了。)

立姿是模特兒最常表現的pose之一,這時可建議模特兒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重心放在一側(初學者可將重心放在模特兒的右側),左肩略微放鬆,手自然的下垂或輕輕提起,浮貼在大腿或腰際,這時再露出可掬的笑容,這就是一個很自然的基本站姿,此外,也可建議模特兒的兩腳一前一後,呈⊥形,右腳在後、左腳在前,肩膀略傾、左高右低,此時,雙手可在腰部前,虎口交叉、手心向下,或是雙手往後方約30?延伸出去,此時所呈現的,又是另一個優美的站。

初學者拍人像時,習慣將機身(焦平面)與模特兒的肩膀成平行線,此時,模特兒所呈現的體態會較為平面,若能適度的改變模特兒與機身的角度,以45度角側身的方式呈現,相信在鏡頭前面,玲瓏有緻的身段,更能表露無遺,這時,可請model的雙腳交叉、左腳前右腳後、腳尖與鏡頭呈45~60度角,重心可放在左腳上,腰部往前挺,右腳膝蓋微彎、輕墊腳尖,此時,下半身約安排妥當,上半身可往鏡頭方向轉回來一點,再將右手放在下巴的右下方處,左手放在臀部的下緣,此時,所呈現的影像將很有魅力,通常一旦姿勢擺定知後,手的安排適當與否,對整個的肢體動作,有絕對的影響,擺得好,對整體影像有加分作用;擺得不好,對整體影像又有大打折扣之虞。

手的安排,通常是配合身體呈現的肢體動作,所做的一個修飾性動作,以輕輕接觸或浮貼身體為原則,無論是手臂、手肘、手腕或任何與身體接觸的部位,都不能有用力的感覺,否則,任何有壓迫到身體的動作或用力的感覺,都會破壞掉整體的流暢感,各位人像初學者,一定要知道,通常一個pose的重心是放在下半身或腰部,絕不是用手的力量來支持,這也是人像初學者在手的安排這部分,最常犯的錯誤。

觀看一張人像照片,通常觀看者的注意力是放在model的臉部表情上,所以,手在臉部附近的安排,顯得格外的重要。手的安排從手臂、手肘、手腕到手指,都算是手的安排之一環,恰巧這些部分,有些時候是屬較大面積或是較粗糙面,例如:手掌背面、手肘(面對鏡頭時)、手臂…等,這些破壞美感的部位,如果很靠近臉部的話,這時,所呈現的影像,將會破壞觀看者觀看臉部表情的焦點,在視覺上,對整體人像的美姿美儀是大打折扣的。這時,可利用之前所提到--左右轉動或上下移動,來改變手臂或手肘面對鏡頭的角度,適度地避開這些不雅的部位,相對照,至於手指的安排,個人認為微微地彎曲優於伸直及握拳,以輕輕接觸身體為參考的準則,尤其在臉部附近的安排,更要特別謹慎,以自然舒服,不破壞臉部的輪廓為原則,再適時地搭配上合宜的眼神及表情,相信又是一張美麗的人像照片。

就坐姿而言,無論是正坐、側坐或跨坐……,除了下半身的安排,有所不同之外,其實,上半身及手部的安排都可遵循之前所述的要領為model做適當的引導。首先,無論是正坐或是側坐,椅子都只能讓model坐一半,舒暢感會容易使model的腰桿放鬆,在整體的流暢性及上半身肢體動作的延伸,都會顯得較不順暢,所以,讓model舒服地坐著(腰桿容易打彎),也是初學者最常犯的毛病之一。坐姿在下半身腳的部分,呈不對稱三角形最為理想,且膝蓋部分須微微地向內靠攏,呈現穩定的三角形,最能顯現坐姿安定的特質。

除了倚子的坐姿之外,正坐或側坐在地面上,也是人像常見的一種pose,下半身除了要穩之外,腰桿也需打直來支撐上半身的重心,這時,手無論是放在地面上或膝蓋上,千萬不能有緊握或用力撐的感覺(可由手肘是否用力來判斷),因緊繃或壓迫感很容易破壞坐姿所要表達舒適感,此外,膝蓋與小腿這部分的安排,斜線優於垂直線或水平線,另外,還有L型及斜三角的坐姿,除了之前的要領之外,腿部線條的安排,所呈的線條顯得格外重要。此時,建議初學者可讓model靠近鏡頭的腿打彎呈三角形,另一隻腳微彎或平放均可,同時再請model將腳尖往下壓,而非往上翹,將使腿部的曲線展露無遺。

地面上的坐姿坐得好,整體給人的感覺就很舒服,但若重心安排的不妥,或手的姿勢用力不當,整體的感覺明明就很"ㄍㄧㄥ",還要勉強的擠出燦爛笑容,這種不協調的畫面,經常可以在初學者的人像作品中,發現其蹤影,個人認為初學者可先在家中對著鏡子,自己練習坐坐看,比較何種姿勢較符合人體工學,手應怎麼放…等,而非在拍照現場一昧的逕自要求model擺出不合理或不合乎人體工學的pose來,還拼命的叫model-笑一個…笑一個,這實在是人像初學者所應避免的。

除了立姿、坐姿之外,靠姿亦是經常運用的pose之一,今天無論是靠樹、靠柱、靠門、靠窗或靠壁…,我們統稱靠姿,靠姿與站姿在下半身的重心安排是一致的,僅只上半身的某些部位與被靠體有所互動而已,這時,手所呈現的肢體語言,都是點到為止(上半身的重心仍放在腰部),〝手〞其本身的修飾性功能,遠比支撐性的作用要強上許多,此外,在側身時,為了要避免手臂直接面對鏡頭,除了肩膀要放低之外,適度地轉動肩膀,讓下巴、脖子、肩膀及手臂,這部分的曲線,適時地展露出來,此時,再配合適當的表情及眼神,所呈現出來的影像,其流暢感勢必具有無限的魅力,不是嗎?

接著談到跪姿,其本身所呈現的影像,即是視覺張力較為強烈的一種影像,適合比較誇張的肢體動作。跪姿分單腳跪姿及雙腳跪姿,單腳跪姿配合椅子所呈現的是屬斜線構圖,搭配上適度的肢體動作及表情,整體所呈現的是非常活潑的一種影像,肩膀與鏡頭可略呈45度角,上半身再適度地往前傾,無論是影像的活潑度與的視覺張力,都有加分作用,此時,靠近鏡頭的肩膀,可適度地放低、再將下巴約略地抬高,再配合上適宜的表現與肢體動作,如此的影像是相當的性感且具有流暢感的。

雙腳的跪姿要做得好,其實並不容易,是屬難度較高的動作,此時,可建議model,兩膝分開與肩膀同寬,重心可落在其中一邊,千萬不可坐在腿上(其實是有點半蹲的狀態),人可適度地往前傾,手可輕放於大腿或跨骨下方(這時手肘要記得往內收),或是model可再往前傾,其中一手輕輕扶在地面上,(此時手肘切忌不能用力),這時攝影者可試著由高往下拍攝或由低往上拍攝,再適度地引導model的眼神,跟著鏡頭的角度做調整,再model的眼神往上或往下,同時下巴也必需適度地做調整,如此所拍得的影像,才不致於有翻白眼或抬頭紋的產生,此項缺失亦為初學者常犯的錯誤之一。

臥姿是人像攝影表達舒適及放鬆的一種常用的姿勢,通常配合放鬆及舒適的居家型場景或綠地較為適合。正臥時,雙手與臉部的互動尤為重要,手只是在臉部的四周做一些修飾性的動作,千萬不能有擠壓性的強烈動作出現,否則易破壞整體的美感性。

側臥時,以放鬆為原則,靠近口部分,可略為墊高,以求舒適感,下半身位於上方的腿,可略為彎曲或往前壓,讓整體的側身線條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