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潘兴安又出栏了一茬肉牛,他美滋滋地数着一沓厚厚的钞票,村里人见了羡慕地说:“老潘养牛养出了名堂,咱也该学学这养牛经。”
潘兴安是集贤县永安乡洪胜村农民,他试过种玉米、大豆、水稻、烤烟,虽有所收入,但并没有发大财。他和妻子商量,不能死守着土地不放,于是买了50只绵羊。由于当地都是耕地,没有放牧场,再加上没有养殖经验,一年后没赚上钱而告终。1997年,乡政府动员全乡的农民发展养牛业,潘兴安开始琢磨市场,先后到永安、集贤、福利等几个畜牧交易市场考察,发现养殖育肥牛是个见效快的好项目,每头牛能挣三四百元,且周期短。1997年底,他买了10头架子牛,转年春天卖了8头,每头牛收入约500元。1998年,他买30头架子牛,经过4个月的育肥全部出栏,每头牛获利400元。后来,由于他饲养育肥牛还只停留在粗放式管理上,栽了跟头,赔了4万元。这个教训让潘兴安猛醒:原始的饲养方法落伍了,必须学技术。于是,他买了有关黄牛饲养和管理的书籍;到乡里参加畜牧养殖的培训班,完全掌握了黄牛育肥技术,饲养规模又扩大。他还买了23头黑白花奶牛。在他的带领下,全乡迅速掀起了养奶牛热潮,潘兴安被选为养牛协会会长。
经过多年的学习技术,辛勤的劳动潘兴安成了洪胜村顶尖的富裕户,年出栏育肥牛200余头;年产鲜奶5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