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起眼的小野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纯天然绿色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乱挖滥采山野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草原生态产生了一定影响。
7月5日记者随天山环保世纪行检查团来到巴里坤县奎苏镇七组农民王双成的野菜种植地,正是椒蒿采收的时候,地里有四五个农村妇女在采摘椒蒿,她们都是本组农户,是王双成临时顾来的短工,其中一个叫孙爱花的村民向记者介绍说,椒蒿一年可采收六七茬,每年产1千多公斤,可收入6000多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几年前,为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山野菜的生产量,巴里坤县奎苏镇七组农民王双成动起了人工种植山野菜的脑筋,经过几年不断摸索,终于掌握了种植方法,也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今年他扩大规模建起了占地8.6亩的山野菜种植小区,以发展野生椒蒿、艾、沙葱、野油菜等天然无污染野菜。王双成说:“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吃无污染食品,也让我种植的野菜供不应求,今年我已经投入15万元建立了能储存100吨野菜的保鲜库。可以让我的山野菜走出巴里坤,挺进乌鲁木齐市场,也让城里人吃上新鲜山野菜。明年计划再扩大规模。再给我种植的野菜申请注册“康士山野菜”的商标。”他高兴地说,他已经从一些食品专家那里理解到,他种的苦荬菜含有17种营养成分,其中甘露醇具有降血压、血脂的成分,需求量激增;而且,人工种植的野菜比纯天然的野菜味道更好,减少了其中特别冲鼻的成分。
前来视察的自治区人大委员刘玉珠是原新疆农科院专家,她对野菜的人工种植模式很感兴趣,她主动提出回去后找有关专家考证一下这几种野菜的营养成分。
镇长赵永胜介绍说,巴里坤县自然环境好,是天然的无污染生产基地,奎苏镇山野菜种植小区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发展特色种植的积极性。对此镇政府及时制定了山野菜种植规划,从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以提高广大农牧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田惠平)(NO: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