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拥有更多的安全优质食品,是中国小康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把解决农产品安全性问题落到实处。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目前,世界上普通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一方面国外的优质廉价食品将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食品市场;另一方面,国外将通过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设立控制我国普通食品的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即卫生安全标准,成了入世后我国食用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制约因素。辩证地看,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它促使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安全食品,是我国农业应对入世的关键对策和必由之路,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民的增收,关系到农业的良性循环持续健康发展问题。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产安全食品关键在于把握四点。
一、确立三个目标
提供真正符合标准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生产者的利益;保护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使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下去。
二、实行整体推动
从多年的实践来看,抓发展安全食品的试点停留在村、乡镇一级已不够了,必须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全面推动。
1.整体检测:对全县每一个乡镇的土壤、水、大气和主要农产品的农残状况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全面检测,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对土壤母岩也进行检测,以弄清家底。
2.整体规划:以检测的数据为依据,对各乡镇和主要农产品,哪些适合发展有机食品、哪些适合发展绿色食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规划,指导生态农业的发展。
3.整体认证:邀请权威认证机构的专家到县里,现场指导,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操作进行认证。这样做,既可减轻农民和企业的负担(时间、经费),又能保证质量,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的步伐。
4.整体品牌:对已有品牌进行整合,不能太多,互相抵消。请专家认真地策划论证,选好能体现一个地方特色、形象、知名度的品牌。
5.整体销售: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销售安全食品,是发展安全食品的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当前,如何建立信用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建立八大体系
1.质量标准体系。要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弄清农业上有哪些标准,特别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安全食品的标准。
2.检验检测体系。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检验检测体系的投入,要组织科技人员对检验检测设备进行科技攻关,研制和生产出成本低,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标准的配套设备。
3.质量认证体系。
4.科学技术体系。要针对各地在生产和加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问题,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攻关。
5.市场信息体系。国内外市场需要哪些品种的安全优质农产品,要及时提供信息,同时要建立预警系统,避免农民遭受大的损失。
6.配套服务体系。
7.流通销售体系。
8.法律监督体系。
一是对现有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要认真执行;二是要加快有关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的立法工作;三是要明确执法主体,强化执法监督;四是按认证标准强化工作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