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机遇多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许多行业都以“挑战”与“机遇”并存来描述。而对农业机械化而言,却是新发展机遇多。农业部农业机械管理司司长王智才在接受有关媒体受访阐述这一观点时说,要把握好农机化发展的新机遇,并介绍了几个突出标志。

  农机化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一是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黑龙江省大豆平均生产的成本为1.56元/千克,高于美国0.36元。据分析,大豆生产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机械化水平低。

  二是发展农机化,可以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大规模、高标准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对保证食品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使用安全高效质保机械,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加大推进农机化标准作业,可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就现在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而言,总体上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可以学习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加快农机化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 

  特色经济对农机化需求潜力大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既定方向。这正是对农机化需求潜力大的领域。

  近几年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黄淮海地区适宜小麦发展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油菜、花生、大豆分别向长江流域、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集中,长江流域油菜面积占全国的70%左右,恰是农机化用武的广泛天地。然而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机化新技术储备不足等,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牧草生产机械化及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农民的需求正趋向于质量高、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优质农机新产品。

  因此,今后振兴农机雄风,就要突出区域特色,重点突破。沿海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要在加快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步伐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果蔬、花卉园艺设施农业等机械化;粮食主产区要结合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进行;西部地区要根据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