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间要加强香菇菌棒越夏管理工作(特种种养)


 

 
 

香菇是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菌越夏的菌棒在夏秋高温季节易发生“烧菌”,今年因此遭受的损失达数亿元,烧菌率高达40%。据预测,今年高温天气仍将多于常年。随着高温季节来临,香菇主产区要重视菌棒安全越夏问题,尤应重视低海拔地区低温型长菌龄“135”品种的越夏管理,加强对高温季节菌棒越夏管理的指导工作,减少可能遭受的损失。
   一、及早做好菌棒散堆、排场。香菇菌丝对外界温度十分敏感,气温高于35℃时可能引起菌丝死亡。原则上,菌棒应在高温季节前选择室内或室外通风散热的场所完成散堆、移堆工作,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振动菌棒,并且应安排在早晚低温时段进行,室内散堆菌棒应“三角形”或“井字型”堆放,堆高3~5层,堆间留有通风道。高温期间严禁翻动菌棒,防止菌棒受振动菌丝呼吸作用加剧而温度上升。
   二、提倡室外荫棚发菌。室外荫棚由于通风好、降温快,可有效减少烧菌情况发生,是一种较好的越夏方式。室外遮荫棚宜建在山的背阴一面,顶及四周要遮光,外覆遮荫网或反光膜等覆盖物,但棚顶不能覆盖普通塑料薄膜,以免造成棚内闷热烧菌,四周可搭架种植南瓜、丝瓜等爬藤作物,提高遮荫效果;荫棚要加厚搭高,四周可选用竹枝、树枝等有利通风的材料围成,提高通风效果。对于老菇棚,在进棚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扫与杀虫灭菌工作。
   如遇连续高温天气,可采用棚顶安装转动喷头于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喷洒降温,在大棚内四周及棚内人行道两边挖掘出相通的地沟,引入“跑马水”降温。对于没有采用沟灌流水降温的,尽量往层架低层排放。
   三、加强室内越夏菌棒管理。选择室内越夏的,宜在通风良好、夏季凉爽的底层房间发菌,除疏散堆放密度外,还应注意增加培养房间四周的遮荫设施,如搭凉棚、挂遮荫网。近中午可关闭门窗,傍晚通风换气散热。高温天可采用室内放置若干水盆,用风扇通风散热,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有条件的还可将水喷洒在房瓦上降温,避免室温长时间高于33℃。
   四、停止高温期间菌棒刺孔措施。高温期间,禁止对菌棒采取割袋、刺孔通气等措施,防止空气进入菌棒内部,增强菌丝呼吸作用而提高堆温。刺孔通气应选择高温前天气凉爽时进行,刺孔量可根据料的干湿适当增减,增加含水量高的菌棒刺孔量,并且在同一房间内要分批进行。刺孔后温度上升较快,2~3天内都应加强通风散热,防止菌丝因高温死亡。
   五、做好污染菌棒的处理。对于前期局部烂棒,可通过挖除腐烂菌块至健康菌丝处,再涂以生石灰溶液或浓度稍高的杀菌剂的方法来处理,控制病菌的进一步扩展危害。对于已全面烧菌的菌筒,可破袋晒料,以重新利用,污染料要用生石灰水调节pH值,并且要加长灭菌时间,最好是增加新料,有利于发菌。平原地区在9月底前可再制香菇菌棒,但品种宜选择短菌龄品种,如L66、L3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