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农资莫入误区


许多农民朋友在购买农资时陷入误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笔者提醒广大农民莫入以下误区:
  不到正规经营部门购买 一些农民存在贪小便宜或图方便经常就近从一些进村入户的个体经营者手中购买廉价农资商品,致使上当受骗,而且往往上当后无法找到经营者。
  不索要、核对和不注意保存发票 购买农贸时不注意索要发票或索要发票后对品牌、规格等项目不进行核对,有的虽拿到发票却不妥善保管,致使日后出现问题时缺少投诉凭证。
  不留取样品 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在使用前应提取样品封存,并贴上标签注明品牌、规格、批号、厂家,与购货发票一同保管好,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样品,以便检验。
  不认真阅读说明书 对作物新品种、农药、微肥要认真阅读说明书。特别对播种时间、药肥含量、有效期限、稀释浓度、适用时间及使用方式等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以免导致使用不当造成经济损失。
  出现问题不及时投诉 一些农民发现农田受损失征兆时,不及时投诉,导致有关部门不能及时到现场勘验,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有关责任问题。
  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一些农民发现使用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出现了问题,向有关部门投诉后就等着“赔偿”,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点,导致损失较大。
  来源于今年8月31日《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