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我国生态产业已经初现端倪,其主要标志是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态食品、有机食品的产生与发展。但是由于国内相关概念、标准、政策和管理没有统一等原因,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面临着与国际相关产业接轨的困难。 生态产业当前存在着两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国内相关概念、标准、政策和管理没有统一,除绿色食品自成体系外,总体上比较混乱,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二是面对国外对有机食品的迫切需求,由于管理、标准方面,难以与国际全面接轨,出现了供不应求和“有货难出”并存的局面。 据中国农业大学吴文良教授分析,我国生态产业存在与国际相关产业接轨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绿色食品和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为中国生态产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各自的发展均具有不彻底性,与国外相关产业有明显差别。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动力农业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对农用化学品的要求不同,后者要求不能施用农用化学品;二是产品质量与管理不同。国外对应的是有机食品,而我国生态农业对产品没有具体的要求。 2.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未能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相结合起来,使得本来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四者基本上独立存在,使得我国生态产业“先天不足”,不仅内部协调不力,更难“一致对外”,无法与国际接轨。 3.中国生态产业缺乏基本的结构体系、管理规范和科学规范,不仅面临着与国际上相关产业接轨的困难,而且在国内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与传统产业和常规产业关系的问题,或者说如何进行传统产业和常规产业改造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