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主要栽培技术(种植技术)


  (一)选择适宜品种

  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季阴雨连绵,多湿寡日照,夏季酷暑炎热,山区冬季还常有霜冻,因而在生产上应选择耐湿、抗病、耐热性强的品种,北山区还应注意选用耐寒品种。在广东省还要特别注意选择休眠期短,对光温反应不敏感的类型。从商品化生产需要出发,必须选用果体大、果型美、果香味浓、色泽鲜艳、耐贮性好、丰产的草莓品种。

  (二)选定园地,做好栽前准备

  草莓园田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避风向阳的沙壤土。前茬作物以种植豆类、瓜类、蔬菜及水稻的土地较好。草莓园地选定后要作充分的栽前准备。

  (1)彻底清除杂草,施放药剂毒杀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并作土壤灭菌处理。

  (2)在犁和过程中全层施肥,有机肥要腐熟。一般每667平方米需施土杂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5公斤、尿素5公斤,最好同时施人沤制的花生麸(或豆饼)50~75公斤。这些肥料都要充分与土壤拌匀。

  (3)整地时撒施少量石灰,调整土壤pH值为5.7~6.50 。

  (4)在栽植前15天整好地,起好畦。如栽前刚整好地,则要人工踏实畦面才能栽种。

  (三)选用壮苗,适时移栽

  选用壮苗是草莓栽培成功的重要一环。草莓壮苗的标准是: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具有较多的新根;叶柄短粗,叶面积大,一般有4~5片叶;苗大小整齐一致。根据广东省气候特点,定植幼苗最好是已通过花芽分化(或通过休眠)的果苗。

  确定适宜栽植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供果期。草莓在气温15℃~18℃时栽种最为适宜。以广州为例,在11月上、中旬栽种温度较适宜。

  (四)适当密植,严格掌握移栽的深度

  起畦平种是草莓主要栽培形式。一般畦宽90厘米,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667平方米栽7000~8000株。在种苗充裕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1000~2000株。栽植草莓的关键是掌握栽种深度。据各地经验,栽种的深度可概括为“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栽植草莓之后要立即灌定根水,移栽后4~5天应每天补充水量,以后可间隔2~3天灌一次水。栽后7~10天新叶长出,已活棵,要求保持田间湿润即可,同时进行查苗补苗,及时仔细松土。

  (五)加强田间管理,争取早产多产

  (1)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及时施肥和灌水;注意地面覆盖和培土。

  (2)植株管理。清园,摘除老叶、枯叶和匍匍茎,疏花疏果。

  (3)防治病虫害。草莓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叶枯病、叶斑病和病毒病等,可采用相应有效的药剂防除。

  (4)适时采收。果实由青转乳白色后,整个果肩、果底全部着上红色,外表色泽鲜艳,果实芳香浓郁,此为采收适期,果实品质最佳。

  (六)水耕栽培要点

  草莓水耕栽培经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多年试验研究,获得成功,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主要栽培要点是。

  (1)选用适宜的草莓专用肥,其EC(电导度)按不同生育期作出调整。移苗期0.3~0.5,苗期1~15,开花期1.5~2.0,结果期2.5。

  (2)溶液酸碱度以pH5.7~6.2为宜。

  (3)注意营养液流动,增加供氧,根不宜全部泡于水中。

  (4)注意清园和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