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和空军领导机关披露了这位带有神秘色彩的空降兵侦察连长项广强的先进事迹。
学识不够将来可能被淘汰
项广强中学时代是河南省物理竞赛冠军。1989年9月,从地方直接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原郑州信息工程学院),先后担任过军直技侦队分队长、中队长和军侦察处参谋,1999年主动请求到连队任职。
同年年底,上级在豫北某山区组织考核,要求连队在穿透力极强的热成像仪下隐蔽接“敌”,用新装备对敌实施准确侦察,尔后袭击一辆电子战车。项广强带领尖刀班乔装潜入“蓝军”草丛隐蔽观察。然而,面对一辆辆经过伪装的车辆,他却不知道哪辆是电子战车,其他官兵也不清楚,结果误将一辆多功能炊事车给“炸毁”了。
尽管当时他从机关到连队任职才两个月,连队也是刚刚组建,而且兵员来自八个单位,大部分人不懂侦察,但这件事却深深地刺痛了他。空降兵是敌后作战的尖刀,侦察兵又是尖刀的刀尖。侦察连更是担负着对敌实施准确侦察,为首脑机关提供可靠情报的重任。侦察连的官兵对高科技武器装备知之甚少,那怎么行。
项广强一直学习的是特种侦察专业,知道我军与发达国家军队的情况,带着危机感,他给自己制定了军事理论基础、空降侦察专业、军兵种协同的高科技知识“三步走”学习计划。连队主官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很难有整块时间静心学习。于是,他把介绍各种新装备的说明书随身带着,有机会就看,记住一个是一个。近几年来,他先后阅读了《侦察技术装备与战术运用》、《军兵种侦察》等30余本现代军事专业书籍和资料,剪贴资料31本,建立了自己的电脑资料库,记笔记20余万字。
他很注意向身边人学习,只要有科研单位和院校的专家、教授来部队讲课,或出国留学、入校进修、外出集训的战友归来,他都主动前去求教。今年5月,两位到国外特种兵学校学习归来的同志到师里作报告。事后,项广强主动同他们探讨游击与反游击、直升机滑降、攀登、跳水、野战生存和战术综合演练等外军训练情况,并向他们请教有关特种分队作战的问题,一直谈到凌晨1点。如今,项广强不仅对连队的各类高新装备了如指掌,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还能辨认100多种外军高技术主战兵器和侦察装备,熟知其技术性能及战术运用原理。
由于项广强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他所在侦察营近些年的每一种新装备都是由他第一个熟悉,第一个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1999年,连队装备了某型战场电视,虽然具有图像显示、传输距离远、实时准确等特点,但无法输入电脑进行存储和网上传输。他想对战场电视进行改造,与现行指挥手段相衔接,但心里没数。为此,他要求休假,利用假期拜师查资料,最后,他从地方用模数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中受到启示,成功地将战场电视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图像情报实时编辑处理、地形分析和网上传输,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能。近三年来,经他革新的器材有六件投入部队训练使用,并撰写了《特种部队提高野战生存能力之我见》、《空降兵特种作战分队破袭敌重要目标战法浅议》等16篇学术论文。然而,这一切只是在为他不断开拓进取铺路。在项广强看来,空降兵是靠本事靠知识靠能力“吃饭”的,学历达不到研究生,将来是要被淘汰的。
磨砺“刀尖”的艺术
项广强所带的侦察兵是新时期空降兵部队的一个全新兵种。它的主要任务是突然空降到敌后,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侦察传送敌方的战场情报,像适时破袭敌人心脏的一把“钢刀”,犹如“精兵点穴”。
优秀的空降侦察兵部队,首先必须随时能降,降后能打会侦,而且务必取胜。作为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较高、综合素质要求相对比较全面的该侦察连连长,项广强在提高自己的同时,精心锤炼着自己的连队。针对连队官兵体能较差的实际,他采取了分组、分训、升级式训练,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练兵积极性;针对专业技术基础薄弱,还要达到当年组建当年形成战斗力的实际,他采取了先实践操作,后理论灌输的方法,有效地缩短了训练时间,提高了训练效果。
项广强总是站在“打得赢”的高度练兵习武,谋划连队的军事训练;结合科技练兵的实践和本单位可能执行的任务,研究训法、战法,解决训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因为清楚我军同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项广强始终瞄准强敌训练部队。2000年3月,部队组织空降战术演习,侦察连担任一项新课题的演练任务,“纸上谈兵”,网上推演,实地实施空降夺占机场,项广强组织官兵反复探讨研究,结果连队顺利而准确地在预定区域空降,几分钟内形成战斗队形。
可是,这次演练的成功并没有给项广强带来过多的惊喜。他知道,这几分钟与世界同行比还有差距。他还发现伞降区域开阔平坦,跳伞难度低,未来空战不可能这样。于是,他把演练录像带找来同干部骨干仔细看,反复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缩短跳伞时间减小着陆面积。他计算过,跳伞间隔时间压缩零点三秒,这样,形成战斗队形可快2分多钟;再有,改变现有教材规定的跳伞顺序,按战斗编组跳伞,也能缩短形成战斗队形时间。他的建议得到上级批准。
于是,项广强带领全连官兵一次次沙盘上摆兵布阵,一次次实兵推演,一次次检验论证,最终把跳伞间隔时间缩短了零点三秒,着陆散布面积缩小了近一半;按战斗编组跳伞,形成战斗队形的时间也缩短了2分多钟。2000年7月,他们参加了空军在航博组织的空降演习,当时的空降场地仅相当于原标准场地的四分之一,而且完全模拟战场环境,但他们全部安全准确地着陆在预定地域,开创了在狭小地域投放一个特战分队的全副武装士兵的先例;当年10月,他们又参加了总部组织的空降战法演示,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恶劣气候条件:当时,空中合成风22米/秒(平时不超过15米/秒),地面阵风15米/秒,(平时不超过12米/秒)。他们凭着过硬的技术,在设有诸多战术背景的“敌”阵地上空,实施垂直空降,不到5分钟,就在生疏复杂地形上摧毁了“敌”所有的18个目标。
这次演练,他们开创了空降兵历史上第一次实施大型运输机“多机编队,同时投放”科目的先例,创下了空降兵特种作战的多项第一:第一次实现多门多路成建制全装野战跳伞,第一次在狭窄地域投放一个特战分队的全副武装士兵,第一次在超气象条件下进行空降演习,第一次在野外无气象资料、无地面引导,无地面目标显示条件下完成了空降战术演习。
爱兵更是一种素质和能力
有人说,作为带兵人,爱兵是责任;也有人说,爱兵是义务。项广强说:“我觉得爱兵更是一种素质,是基层带兵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侦察连,战士们评价自己的连长是,训练讲科学,管理讲条令,教育讲道理,爱兵讲真情。最佩服连长的一点,是善于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战士的优缺点,激发战士身上的“闪光点”。
士官叶林凭着在地方取得了大学文凭,在连队谁也看不起,还经常出点小问题,班排长找他谈心都不见效。项广强在经常找他谈心的同时,借助他文化素质高,有小创造的特长,就吸收他为连队科技练兵研究小组成员。从此小叶就像换了一个人,还当上了连队科技练兵小教员。后来,小叶革新的3项侦察器材在空降兵部队举行的演习中运用,取得较好效果,小叶因此受到上级表扬。
“对于年轻的军官来讲,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士兵比知道军事战术更重要”。当连长两年多来,项广强一直把巴顿将军的这句名言当成座右铭。2000年10月13日,项广强带领连队参加全军科技练兵成果展示跳伞。当他把伞操纵到离地面不足100米,选择好了安全着陆点时,突然发现战士唐珊珊从右边向他冲来,如果不及时避开,造成两伞相插、交替失效,就会出现伤亡险情。他毫不犹豫,主动避让,迅速拉动左操纵棒,选择了对着陆威胁极大的乱石堆,把安全区让给了小唐。由于当时风力过大,他被鼓着的伞衣在乱石滩上拖出30多米,途中身体撞在一块石头上,眼冒金星疼痛难忍,造成左髂骨粉碎性骨折,战士唐珊珊则安全着陆了。项广强不能动了,他斜靠在沟坡上,坚持用步话机指挥部队完成了所有科目,并向上级作了报告,接着就不醒人事了。演练结束时,战士们跑过来抱着他哭啊喊啊,此情此景他也终生难忘。
出院后,项广强身上还带着四根10厘米长的钢钉,就拄着双拐到了训练场,来看他的兵。说到此,空降兵的王将军潸然泪下。他自豪地说,项广强是我们空降兵的骄傲。(于莘明 通讯员 王华义 赵启洪 王维忠 卢炳广)
科技日报 20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