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广角镜头连载补充:适马AF20mm F1.8 EX DG Asp RF


超广角镜头连载补充:适马AF20mm F1.8 EX DG Asp RF

一、资料来源及作者:
原文见摄影与摄像2002年第4期,张复兴。摄影与摄像2002年第9期张晨的文章。

二、镜头技术规格(结构、尺寸、重量、最近摄距、视角、光圈叶片数量等):
13片11组,长87mm,直径88mm,520克,滤镜82mm,使用了非球面镜
片。
最近0.2m,视角94.5度,放大倍率1:4。
光圈叶片9片,光圈放在任何一档,九边形都比较规则。F2.8至F1.8时光孔呈圆形,
光圈无半档定位。
张晨:配合测试用的这只镜头是佳能接口,光圈开合均匀,再加上那多达9片的光圈叶片,光孔呈现比较一致

的圆形,这非常有利于散焦虚化的处理,这从实拍的照片上就能看出来,焦点以外的景物被模糊得比较柔和自

然,光点也不生埂。

三、对焦及自动对焦和遮光罩的情况:
尽管室内光线不亮,但AF速度相当快,毫无半点犹豫。主要得益于内对
焦和6.5cm的对焦行程(1m至无穷远只有1cm),有反映对焦噪声大的,作者认为可
忽略不计。
张晨:适马公司为每个镜头配有专门的镜头袋和遮光罩。
快速的自动对焦:刚开始接触镜头的时候,对它的对焦速度还是有点将信将疑,因为无论如何它是无法与装备

超声波驱动马达的镜头相提并论的,但实际使用下来感觉它的对焦速度出乎意料,竟是那样的快捷。以佳能的

眼控对焦为例,当眼睛变换注视时,其跟踪对焦的速度一点也不比超声波马达的逊色。当然这是个人主观感觉

而已,如果拿到专门的仪器上去检测,相信还是会有差别的,但又有谁会在实际使用时感觉到那相差零点几秒

的差别呢,在明亮的高反差处的表现很好,那么在较暗的低反差环境里是不是表现也是如此呢?笔者进行了试

验,在室内较暗处,发现随着相机上的辅助对焦红灯的闪烁,镜头的对焦速度还是比较迅速(不是完全黑的环

境)。因此可以说这只镜头的对焦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闹心的对焦噪音:由于这只镜头没有像适马70~200/2.8EX那样装备超声波驱动马达,因此尽管它的对焦速度非

常快,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对焦噪音。在某些需要安静的场所拍摄时,它那旁若无人般地“吱吱”欢叫,定会让

你有些尴尬。当然,如果换上超声波马达,那价格可能就会升高了,估计适马公司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吧,因

此也就不能太苛求了。
繁琐的切换开关:在AF和MF的切换上·适马公司采用了由直接推拉对焦环来改变的设置,为了防止在对焦过程

的同时无意中改变AF、MF方式,适马公司在镜身的左后部设计了一个控制开关,只有通过同时拨动这两个开关

才能实现转换,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安全保险系数,但同时也给使用者带来操作上的麻烦。如果在拍摄

时你想进行快速的转换,那对不起。你必须得做两步手脚才能如愿。不像佳能镜头那样,只需轻轻拨动一个开

关,就可顺利完成。也真不知适马公司在设计的时候为何不参照一下原厂镜头呢?但愿适马公司在以后设计新

产品时能注意到这个问题,
14、适马24:从0.18m至无穷远调焦环转动约75度,其中从0.5m至无穷远转动仅15
度,把4/5的行程都让给了微距摄影,由于采用了浮动对焦系统,在最近摄距时镜头
伸出约6毫米,但前组镜片并不转动,方便使用滤光镜。对焦速度不及佳能镜头,对
焦噪音较大,未使用适马的HSM超声波马达,在光线较暗的场合下自动对焦显得有些
犹豫。

四、手感及机械做工:
采用了非金属材料做镜筒,给人感觉其结实程度远不如尼康,再有该镜
头使用82毫米UV滤镜,然而镜筒前端稍用力一捏就变形,既然镜头不是一次性的,
不知镜筒为何设计得如此单薄。调焦环与镜头接触比较松,使作者不免增加疑虑,是
否在刮风时易进灰尘,下雨时会进潮气,严寒时能否结冰等等。
张晨:威猛、漂亮的外形:首先是它的外形,那通体的黑色磨砂亚光镜身加之令人晃眼的金色环线圈,凸显高

贵的身份。将它装在机身上体积达88.6mmX87mm的敦实粗大镜身还真有点唬人。笔者曾有一次携带它去北京国

展中心,漫步其间时胸前的镜头不知吸引了多少羡慕的眼光,赢得了很高的回头率。但也有人评议它的用料显

得单薄,惟恐其寿命不长,可能因为是采用推拉对焦环来进行AF和MF的转换,而这个环里设计有离合回复弹簧

因此会造成对焦环松旷的假象。反正我使用后感觉一点都不是个问题,塑料材料的镜身并没有他人想像得那么

差(况且还不是一般的普通塑料呢),与机身的配合也是严丝合缝,使用中没有任何影响。

五、镀膜及镜片制作质量:
镜头有蓝、紫、绿等多种颜色,证明是多层镀膜,用放大镜观察并无气
泡、灰尘等,非常干净。侧面看镜片是无色玻璃,证明镀膜很薄。

六、成像质量总评:
替作者说:还可以
张晨:出色的成像质量

七、畸变校正:
所拍建筑物线条平直,只有近距离拍摄时才可看出画面边缘有轻微的桶
形畸变。
张晨:畸变的有效控制:设计制造广角镜头最难的问题是在大光圈时控制四角失光现象和畸变的矫正。而目前

世界上通行的方式是在镜片组里添加非球面镜片,使畸变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是要彻底消除是不可能的。这只

镜头也无一例外地在13片11组的镜片中使用了非球面镜片,将畸变降到了最低限度。尽管如此。但由于是广角

镜头,因此在画面的四角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形,故而在拍摄时还是应该尽量避免那些表现横竖线条的被

摄体。

八、渐晕控制:
画面四周没有暗角。
张晨:失光的有效控制:另外在最大光圈时的四角失光现象也基本看不到,这说明适马公司在这一方面的研究

己有较新的突破。

九、逆光控制:需要网友的资料

十、色彩还原:
色彩还原与其他3只镜头(原文如此,应包括尼康20-35/2.8头)无太
大差异。
张晨:从所有的实拍照片看,色彩还原非常好,没有发现明显的偏色。

十一、解像力及反差:
用反转片进行了试拍,为减少干扰摘下所有镜头的UV镜和遮光罩,试拍
结果是以复印的“JNT实验室”为画面,无论哪一档光圈,最小字体都可以看清。
张晨:评判一只镜头的好坏除了其机械性能以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光学成像,摄影者是非常看重这一点的

,因此为了检测它的实际效果,笔者分别用F1.8、F2、F2.5、F2.8、F3.5、F4、F4.5、F5.6、F6.7、F8、F9.5

、Fll进行了实拍。由于笔者经常要使用大光圈拍摄,而专业镜头的优势就是突出在大光圈上,并且大光圈时

的成像质量比普通业余型镜头要好上许多,因此着重点放在大光圈上,对于过小的光圈就没有进行测试。从实

拍的照片来看,最大光圈时画面的中心部分清晰度不错,反差很好,但四角略微有点柔,并没有明显的暗角现

象。用肉眼看自F2.8开始整体效果已是非常之好,无论反差、层次还是清晰度,中心和边缘的都没有太明显的

差别,这一品质一直保持到最后一档测试光圈,有差别的只是景深范围随着光圈的逐步收小而逐渐增大。

十二、photodo的测评:
十三、photozone的评分:
十四、综合评价:
如果影友不在苛刻的环境中使用,购买它也许是不错的选择,购买时要
带上三角架,看看是不是可以匹配,由于镜头较粗,作者的金钟AEF-3型三角架上面
不能安装(F80机器)。机械质量也不太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