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是对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过程。既包括对农、林、牧、水产各业产品及物料的加工,也包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加工与利用。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动物饲料、医药保健、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再生能源及其他生活和生产。农产品加工业中为人们提供食物和享用品的行业称为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与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密切相关,是考察国家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与农业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紧密相关。食品工业的发展,是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缓解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主要渠道;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龙头产业之一;是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世界食品工业以每年约27000亿美元的销售额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
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工业化国家的食品工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加工增值比例一般在2.0~3.7∶1.0,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于国民生活的第三产业都很发达,其产值在GDP中占有较高的份额,除美国外,其他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有关工业化国家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是:美国0.19、2.95、2.15,日本0.04、0.26、1.21,加拿大0.02、1.43、2.13,法国0.02、0.90、1.45。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都超过了第二产业,更超过了第一产业。这些国家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在10.6%~20% 。当中国的第三产业总产值占40%时,才能使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降低到35%~25%,生活水平将达到小康标准。
欧洲的农产品加工业伴随着工业革命孕育而生。在工业革命后,欧洲已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20世纪的70年代,由于自动控制和质量管理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实现了有机联合,扩大了生产规模,开始向跨国公司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农产品颇受消费者关注;20世纪90年代,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食品也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近20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2400亿法郎增加到1997年7925亿法郎,增加了2.3倍,平均每年增加11.5%。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其工业产值的20.3%,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从业人数占其工业从业人数的20%,成为法国工业中增长最快、盈利最多的行业。法国的食品加工业主要是肉类加工,占全部加工业比重的23.4%;其次是奶类加工,占20.7%;饮料和葡萄酒为13.8%;面包、制糖、巧克力等食品占28.5%。法国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出口国,1997 年出口额达1730 亿法郎,1995年占全球食品出口额的12% 以上,美国为9%,中国仅占2.6%。
德国食品行业生产的品种最为齐全和多样化。2/3的德国食品公司在市场上投放2000多种新产品。小供应商特别活跃并富有创造力,新产品的营业额占27%。由于质量好且有创新的特点,所以德国生产的食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产品比较畅销。今年德国食品行业总营业额达到1254亿欧元,出口额为247亿欧元。美国是玉米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玉米加工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目前采用湿法加工玉米,该工业的年产值达110亿美元;每年出口1000多亿美元的玉米朊粉和玉米朊饲料。美国大豆的主要加工产品为大豆粉和豆油,年产大豆粉3400万t,大豆油820万t。用大豆粉还可以再加工成食品、饲料及其他医用、化工等产品。
法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马铃薯加工率分别达到59%、48%、40% 和40%。由于马铃薯食品品种层出不穷,产量逐渐增加,马铃薯加工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高速发展,在欧洲冷冻食品中近20%是马铃薯冷冻食品。美国马铃薯薯条在其国内销售收入达20亿美元。
日本大米加工技术先进、设备的制作精细、自动化程度高。就碾米机而言,有先进的陶瓷辊碾米机,其开糙效果及耐磨性等均大大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砂辊碾米机。此外还有新型的顺、逆流立式碾米机,这种机型加工大米时,米粒在碾白过程中处于垂直悬浮状态,受到的碾削作用周向均匀缓和,碎米率很低。日本的白米抛光技术大都采用了软抛光工艺,除了利用铁质抛光辊对白米进行除糠上光外,还设置了白米表面热处理装置,利用过热蒸汽或饱和蒸汽对米粒表面进行短时间加热,以确保米粒表面淀粉真正胶质化,形成薄膜包裹住米粒,使米粒具有永久性的蜡质光泽。用这种工艺设备加工大米,抛光效果好,耐储存,适合各种品质稻谷的加工,正品率相当高。此外,日本还有专门的珍珠米抛光机和碾米机。色选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它能将成品大米中异色米粒和杂质自动剔出,从而保证成品料的纯净及高品质,在日本大米加工业中已普遍采用。日本的现代化大米加工均拥有计算机中央控制室,实现了大米加工精度、产量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二、食品加工业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和出口创汇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早、程度高、科学技术进步快,因而食品工业发展起步早、水平高,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技术占据优势
1.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食品加工机械部门,不断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间接实现了先进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食品加工机械产品品种齐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不仅使得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统一、可靠和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发达国家食品加工机械一般具有动力、燃料及水消耗少的优点。食品加工的原料利用率高,如美国能利用废弃的柑橘果子榨取32%的食用油和44%的蛋白质;从橘子皮、苹果渣中提取和纯化果胶质或柠檬酸;淀粉糖制造设备加工淀粉糖能做到无废渣、废水或废气排出。
2.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企业注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研发和创新活动
①研发技术创新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都比较注重研发投资,企业投资一般占销售额的2%~3%。同时,政府鼓励食品研发投资。加拿大政府就有专门的研发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发达国家食品加工过程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检测和调整。食品加工技术革新体现在包装技术、新式产品、高效加工控制系统、自动分级系统以及新产品的说明中。
②产品品种创新根据消费方式改变,方便、健康和多样化的产品大量涌现,实现产品创新的速度快。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食品加工业一方面引入不同民族风味的食品加工,另一方面积极推出便捷食品,如“保鲜餐”、“全餐配备”、“速配餐”、“即食汤”等等,以及健康食品:包括低脂、低盐、低糖食物,瘦身特餐等等。
③食品包装创新食品包装改变了过去单纯的保护和保存作用,进而成为市场营销战略的主要手段,在促销和与顾客的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食品包装不仅更加注意美观,突出品牌与个性,符合环保要求,而且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设计。
④采购和销售渠道创新在发达国家,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利用因特网技术来提高购买效率。例如,一个由美国50 多家著名食品公司组成的“TRANSORA”网络市 场,就是一个企业间的网上交易市场,其联合采购能力为4000亿美元。这个网络除了用来采购原料外,还能用来监控库存和管理工厂。通过这个网络采购,食品公司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发达国家完善的互联网络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食品销售网上交易的数量不断增加。
(二)积极应对全球市场的变化,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1.食品加工企业自身不断根据全球市场变化,进行结构调整、联合、购并和合并国内一些小型独立食品加工企业逐渐被大型全球性食品加工企业所取代。这些大型食品加工公司积极向国际市场扩张,到境外寻求更多的市场和发展机会。20世纪末期的10多年,跨国食品加工公司的全球重组十分活跃。另一方面,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重新定位,寻求适宜自身发展的市场。
2.食品加工企业从各方面改进生产模式,更新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据世界食品零售市场需求进行内部生产调整尤其是一些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来改进工作环境,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从原材料筹备、运输、工厂加工到产品营销,都是管理与质量的密切结合。
3.食品加工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树立新的经营理念
食品市场全球化不仅表现在世界贸易日益自由化,而且包括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进步。因此,建立全球性的零售网络和链条势在必行。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网络化发展机会,依据全球标准进行产业重构,重点是品牌改变和建立。品牌信誉好的跨国食品加工企业在产品分配和营销网络的构架上都做得十分完善,以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不断开发新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强营销和巩固品牌,从而以更加雄厚的实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发达国家跨国食品加工公司在全球知识经济浪潮和国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推动下,研发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纷纷通过直接投资和间接控股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而且国外研发中心的研发支出占总研发支出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国际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总的可以概括为:①产业化经营管理越来越成熟;②加工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③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越来越高;④产品的规格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
三、加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食品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值上,发达国家为2.0~3.7∶1.0,发展中国家为1∶1,中国为0.43∶1;在加工深度上,发达国家为95%,发展中国家为50%,中国为30%;在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的比例上,发达国家为80%,发展中国家低于38%,中国约为25%。因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在我国还有很大的潜力。
(一)建立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研究机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加工在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目前除了极少数省份有农产品加工研究的机构外,尚没有一个国家级的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的综合性专业机构。为了加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议对分散在各部门有限的农产品加工研究力量予以整合,在国家级农业科技系统中建立精干的国家农产品加工研究机构,并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统一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给予重点支持。通过该研究机构,协调组织全国农产品加工研究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关研究与示范,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二)建立国家农产品加工工程中试中心
技术组装和技术集成是农产品加工的主要特点,工程中试中心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和开发尤为重要。建议建立国家级的农产品加工工程中试中心,解决农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技术创新、技术改进、技术组装和技术配套等系统问题,开展技术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
(三)加大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专项投入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的特点。建议应在各级科研计划中单独立项,而不应依附于其他学科领域。国家应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研究项目的支持,特别要对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给以专项支持,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取得突破,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技术措施的研究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是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既关系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也关系城乡人民的生活与健康。要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同时,特别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研究,加快制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确保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五)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建设
要认真研究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如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外贸易、国际市场、社会及人文环境等,使农产品加工业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下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