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天使的影子 日期: 00-07-25 11:16
标题: 坦率的说,你愿意去西部吗?
内容: 仅仅是做一个假设,如果西部真的有你创业的空间,你一定会义无返顾的去干吗?
作者: 萍儿 日期: 00-07-25 12:11
标题: 有机会,我会的
内容: 如果真的有机会,我肯定会去的,并且会带上我的爱人。
作者: speedy 日期: 00-07-25 12:52
标题: 假如
内容: 假如政策不允许您带上您的爱人呢?
对不起,只是假设一下。
因为西部的问题并非只是单纯的创业问题,而当您准备一展才华的时候,可能就会遇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西北部某文化古城,高校数居全国第三,每百人科技工作者比例居全国前列,至少说明人的平均素质很不错。但那里很多青年专门人才在考虑南下、北上或出国,难道他们缺少创业的激情吗?
又如,西北某干旱地区生存和发展都受到水资源匮乏阻碍。联合国有关组织曾试图在该地区推广一种高效保水剂(TCL),这种东西可以防止水分蒸发,如果推广可以根本上改善当地的生态气候。但该产品按有关协议在扶贫计划中也必须有偿使用,当地政府立刻对它没了兴趣:作为全国终点贫困县,从来都由国家无偿救济,花钱扶贫没听说过。结果,尽管该项目的回报极高,最后还是未能实施。
西部匮乏的不只是硬件,软件的匮乏更是当务之急。考虑到这些,到西部创业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作者: 萍儿 日期: 00-07-25 13:01
标题: 看不你并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才
内容: 看来你一点都不关心国家的政策。建议你好好看看报纸,多看看电视,要不你就到中青在线人才频道查查政策法规吧,在那儿你会知道政策究竟是什么样。
当然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我觉得对我们来说,去西部一是响应国家号召,二是自己不在乎能得到什么,就是为了国家建设,为了国家,你能理解吗?
也许这年头,我们这样的人不多了,也不难怪你会有那样的想法了。如果政策真不不允许,我还会想别的办法的。我的长辈年轻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去了新疆,我现在条件要比他们那时强上百倍,他们能行,我们也能行。
作者: 天使的影子 日期: 00-07-25 20:25
标题: 感激!
内容: 感激你,只是因为你还有一种能够激发大家上进的心态。
其实,我想大家对国家的西部太缺乏了解了,尤其是对于身在大都是的年轻人,对祖国西部的了解不一定比对美国的了解多多少。再这个自由择业的时代,我们是不能够指望不了解西部的人去建设那里的。
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去西部看看,真正了解一下那里是什么样的,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知道自己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做些什么。
作者: speedy 日期: 00-08-03 19:25
标题: 热血博士 心凉甘肃
内容: 我同意,对西部的了解对正确的选择十分重要。另外,即使你不去创业,关心西部问题对西部发展也不无裨益。
请看《中国青年报》8月3日文章:热血博士 心凉甘肃
看着台下听众越来越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吴敬东博士的心凉了。7月28日,“百名博士西部行”在甘肃举行科技成果演示与项目洽谈会,主办者本来让吴博士压轴,没想到,轮到吴博士发布成果时,甘肃的企业家已走得寥寥无几,剩下的大多是博士同行。
“我从今年春节之后,就一直与团中央联系,为来西部,我等了好几个月,没回美国。没想到到了西部,竟没人理睬。我是带着20多个项目和资金来的,是带着一股创业激情来的,真没想到会是这样。”回到宾馆,吴博士摇着头对记者说。
法国ELF石油公司、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联合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陆惠波博士也有相同的感受。“7月29日,我在宾馆等了整整一上午,没人来找我谈项目。最后还是团甘肃省委工作人员紧急通知了一家企业,总算没让我白跑一趟。”陆博士参加完全国青联全委会,本已买好7月15日到巴黎的机票,听说要组织“百名博士西部行”,就退了机票,等了10天来到甘肃。
应该说,“百名博士西部行”在甘肃的活动安排得非常丰富,有博士与企业家座谈,有项目咨询论证,有科技成果演示,有项目洽谈,有人才与项目对接等等。主办者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团甘肃省委向当地企业征集了几十项本省急需的项目与技术,团中央科技处与北京的科研院所多次联系,最终确定了50个对接项目,涉及农业、机械、信息等产业。
“其实,只要他们来听一听,看一看,就会发现好项目。”陆惠波博士说,“团省委安排远达公司来,没过一小时,我们就签订了‘神奇冰袋’项目。问题在于,很多企业的领导都懒得来。”
“神奇冰袋”是陆博士带来的最小的一个项目——只要把袋子里的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混合,在几秒种内,袋子的温度就会降到摄氏0.5度到5度之间,并能保温30分钟。“神奇冰袋”已用于法国国家足球队等运动员受伤降温,以及医疗、救护等方面。
“洋博士”在甘肃受到冷遇,国内的“土博士”就更心寒了。7月29日,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的田世平博士、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的任天瑞博士、丛威博士在宾馆等了整整一天,同样没有一家企业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田世平博士说:“在家里、在单位里浪费几分钟时间我都觉得难受,没想到飞到甘肃来浪费了一天时间。”
田世平博士3年前曾和西北某省的一家企业就转让果品保鲜项目达成协议。收获时节,企业来找田博士,要技术、求指导。等过了收获季节该付款时,就找不到这家企业了。“拖了3年,没给我们钱。我们所里的人员还指望着卖了技术,解决全所人员的吃饭问题呢。这里的企业家也许觉得只有钱才算钱,你花了时间、精力研究的技术只是技术,不是钱。他们想用你的技术,但不想花钱。”田世平博士说,“几年前,这里的人在等、靠、要,现在这里有些人还在等、靠、要。”
“博士来了,甘肃的企业家可能不看重,但如果是有钱的企业家来了,国家部委的人来了,企业家和政府部门一些官员态度就不同了,可能轮番去围攻。他们能带来钱嘛。”甘肃新闻界的一位同行向记者感慨道。
博士受冷落,有些甘肃的企业家也搞不懂。从金昌赶到兰州的一位企业家说:“我以前曾跑到北京、上海找项目,求合作,累个半死,东一把、西一把,但什么也没捞着。现在人家博士把技术、知识、观念送上门,竟然出现这种情况,真让人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