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耕地再减少一两千万就不够了,所以说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产。
今天中国水稻的种植中约有一半是采用他的杂交产品。
解说:今年,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获得了500万元巨奖,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一时间成为了万人瞩目的新闻人物。
主持人:最高科技奖,您是获得了500万元的奖金?
袁隆平:是的,是的。
主持人:你需要这些钱吗?
袁隆平:就我个人来讲的话,根本用不完。但是这里面国家500万,有450万是作为科研费用的,另外还有省里面的300万,有200万也是作为科研费的。给我个人的,提高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我的生活的,就是国家给了50万,省里给了100万,也是不得了。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曾经跟我们谈过,您有一个用钱的哲学,叫有了钱就要花,不花等于没有。
袁隆平:是的,当然我一方面也适当改善一下我自己的生活,因为我要求不高,我穿的最贵的衣服是800块钱的一套西装,这算最贵的。
主持人:当时是去接受,最高科技奖的时候。
袁隆平:买了一套800元的西装,这算最贵的。我这个房子比较好,是我们省里面帮我建的,也不是我自己建的。这个钱没有好多用的,你伙食也只吃那么多,你每天大鱼大肉也吃不下去的。好,怎么用呢?我设了一个袁隆平农业科技基金奖,这个奖金是多少呢?各方面也凑了一些,大概有500多万,我们只能以成本、用息,我每两年要拿25万块钱来发奖。
主持人:我曾经在看过这样一篇评论,这篇评论说,人在没有成名的时候希望成名,但是成名了之后,就常常觉得很别扭,他觉得现在袁隆平增加的是烦恼,减少的是乐趣。
袁隆平:是的。到了哪里去不能乱说话,我这个人又随便得很,一讲话人家说,这个是袁先生讲的。前印度的总理,他有一个自传我看了,他说我就是关在笼子里面的鸟,就是这么回事。
主持人:您现在是关在笼子里面的鸟吗?
袁隆平:差不多了,采访的人也太多了,几乎一个礼拜平均下来有两到三次,有这么多,如果不谢绝的话,那就不得了,那就真正当演员去了,当职业演员去了。
解说:几乎每天袁隆平都会骑着摩托车去看他的稻谷,从1979年至今,由于常年的奔波,他已经骑坏了八、九部车。有人算过一笔账,从60年代袁隆平发明并推广杂交水稻,到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而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国际上是这样评论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的:中国杂交水稻是在脱离了西方这个所谓农业科学源头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来的一项成果,而袁隆平给中国解决贫困与饥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主持人:在受奖的时候,我们还记得您当时曾经表态,就是到 的时候,要实现大面积水稻的亩产达到800公斤,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有困难吗?
袁隆平:那我们是很有把握的,因为我们现在小面积已经有900公斤,1000多公斤的,甚至1100多公斤的,在我们的试验田里面都有了。
主持人: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和时间在水稻的亩产增产上呢?
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平大概一亩三分地,到了2030年要达到16亿,人平就是一亩地的样子。我们要修高速公路,修铁路,修机场,城市要扩大,耕地在缩小,还要退耕还林,还要退田还副,每年的耕地几百万亩减,人口每年一千多万在增,这个非常严峻。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耕地再减少一两千万就不够了,所以说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产。
解说:30多年前,袁隆平只是一个偏僻农村的老师,而后来正是他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而袁隆平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发现杂交水稻时的情景。
袁隆平:第一次搞杂交水稻,就是一个灵感使我,促使我研究杂交水稻。就是我在田里面选优良水稻、稻穗的时候,我在62年发现一个特别优良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我把他种下去,我是叫做望品种成龙,每天去观察,精心地培育,种了一千八(百)株,结果抽穗就大失所望,它是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的大,小的小,又不整齐,怎么办?我就大失所望,我就坐在田边感到非常(失望)。就在这个失望当中,突然我起了灵感,哎,这个稻为什么会分离呢?可能头一年选的那个稻是天然的杂交水稻,它否则不会分离,但是说明它有杂种优势。这样,这一个认识,使我下定决心研究杂交水稻,失望当中也有灵感呢。
解说:今年底,潇湘电影制片厂以袁隆平为原型拍摄了一部八集电视连续剧。不愿意做演员的袁隆平,在银幕上见到了别人扮演自己。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电视剧里的袁隆平是您吗?
袁隆平:不太像。
主持人:哪不像呢?
袁隆平:他搞得太严肃了,不像我的个性。
主持人:您的个性是什么样呢?
袁隆平:我跟你讲,我的个性是什么样子。我年纪虽然大,我个性像小孩子一样,童心不泯。我跟他们年轻人在一起好玩,都是开玩笑的,不遵守作息时间。我也不能称科学家,一个科技人员,因为我们这个工作性质也不同,我们没有上班下班制,因为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真正打雷我们也去的,你别看那次打雷,下大雨,也要到田里面去看的,大风大雨就要去,看它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真要去看的哩!
袁隆平:我这个人水平不高,但是我有种认识,就是要不断地创新。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色。
袁隆平:我认为我总结我的科学研究,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一下,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我在科学上,那我绝对是要一往直前的。我不怕失败,不怕难的,这里面我觉得我还有老骥伏枥的壮志的。
(由《东方之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