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古为蛮荒之地,至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始置县,历史不长,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但她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宜人的气候,秀丽的风景,这里的人民勤劳纯朴,自强不息,冲出大山建功立业是桂东人永无竟日的梦,正是在这一美梦的激励的下,不少桂东人走出了桂东,走向了成功,走向了辉煌。
青山·大水
树木森森处①,桃源②隐万山。
鸡鸣九霄外,犬吠彩云边。
注①青山、大水是桂东最重要的林业区,人工林面积广大,植树造林已成居民的自觉意识,国有宋坪林场就在两乡之间。②桃源:指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的桃花源,那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无纷争、无压迫的理想世界。
贝 溪
难觅溪中贝,偏偏唤贝溪。
声名传海内,岂赖聚龙居①?
注①聚龙居:指贝溪乡贝溪村清中晚期建成的聚龙居,保存完整,规模较大,是典型的湘南古民居,现已辟为省级文物保护项目
四 都
碧洞飞烟①缈,高台②白雾闲。
沉香鱼③隐逸,偶访两溪④间。
注①碧洞飞烟:桂东八景之一,在四都角塘村河边石山上,为喀斯特溶洞,洞内奇险,洞口长年青烟飘缈,故名。②高台:指八面山瞭望台。③沉香鱼:四都特有的一种天然淡水鱼,极少,体小透明,有异香,生于地下河中,每年夏秋涨水后,偶尔能见,曾为贡品,现在几已绝迹。今人把产于四都、青山、大水一带的河鱼也称为沉香鱼。④两溪:四都的东水和西水两条河。
东 洛
东边山水长,林木冠三湘①。
星火燎原后,犹闻铁骨香②。
注①东洛的东边山是桂东境内两大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另一山脉为贯穿大水、青山、四都乡的西边山),不仅河水清澈、游鱼可数、风景秀丽,且有全省最大的乡办林场(东山林场)和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原始次生林。②土地革命时期,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红军和游击队都曾在东边山长期活动,有不少战士牺牲在那里。著名共产党人蔡会文、夏曦等曾长期战斗于此。
沙 田
商旅云集地,雄居湘赣边。
整军留胜迹①,烽火话当年。
注①毛泽东1928年曾在沙田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整肃军队,当年颁纪处现已建碑,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 坊
飞瀑嘤鸣杳①,巨松翠色残②。
毛公遗轶事,千古世间传③。
注①新坊原有龙溪瀑布,桂东八景之一,几年前因建电站被毁。②新坊龙溪村下黄坪田间有一株“世界马尾松之王”。马尾松多为一枝独秀,而此树则双枝并茂,近来因年岁已大,树顶已有部分枝杆枯死。③民间传说毛泽东1928年在新坊遭遇民团追击,幸遇一砍柴妇女相救,得已脱险。
普 乐
仙女天桥乐①,仙缘叫卖忙②,
九隆传瓦技③,商贾理农桑④。
注①普乐下樟村有一长28米,宽2.5米,厚4.5米的天然石桥,相传每逢晴天月夜,便有仙女齐聚桥上奏乐歌舞,故称“仙女桥”,桂东八景之一。②普乐油箩口有我县仅存的风雨桥,又称仙缘桥,是当地老百姓的集贸地。③瓦技:指制陶技术,乾隆九年(1744)安仁九隆师傅传制陶技术于普乐。④自有制陶技术以后,普乐有不少人过着亦农亦商的“两栖”生活。
大 塘
青山拥月洞,绿树护白沙①。
要数人物盛,全溪有邓家②。
注①大塘有月洞和白沙两座水库,均为青山环护、绿树成阴的风景佳处。②大塘泉溪邓家出了桂东第一个进士邓承齐(清嘉庆年间)。
流 源
曾号“小香港”,山青竹木森①。
邓家昆仲起,国共有闻人②。
①流源竹木资源丰富,解放初期,曾因局面混乱而被时人称为“小香港”。②邓家昆仲:指邓飞黄、邓力群兄弟,其中邓飞黄是国民党名人,而邓力群则是共产党名人。
寨 前
衙门何处寻?满目草青青①。
冷月清溪照,河滩秋点兵②。
注①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 桂东始立县,并置县治于上犹寨,即今寨前,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县治移至沤江上游凤凰山前,即现址。②1934年8月12日 红六军团9700人在寨前墟河滩召开誓师大会,庆祝突围初战告捷,并誓师西征。
增 口
水声石鼓①隐,幽谷翠湖②平。
莽莽群峰里,曾经起义兵③。
注①增口勒里原有“桂东八景”之一的水声石鼓,后因建勒里电站被毁。②翠湖:指勒里建电站后形成的河谷湖。③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 增口铁山人李元砺响应黑风洞瑶民李新、罗世传等率众起义,起义队伍攻破桂阳、汝城县,声威大振,朝廷调“飞虎军”镇压,李新阵亡于酃县,李元砺被擒,罗世传被杀,起义失败。
城关镇
不见凤凰久,松孤塔影斜①。
沤江流未已,朗月照千家。
注①县城凤岭,桂东八景之一,旧时松柏密布,据传曾有凤凰出没,现仅剩一株巨松与三台山古塔遥相对立。
三 洞
古道①满藤萝,犹传百里歌②。
高龙③香火旺,谁见旧弥陀④?
注①古道:指古驿道,三洞自古就有桂东连接州府的驿道经过,通公路以后废弃。②百里歌:指通公路以前,与桂东人外出,经三洞到资兴彭市一百市里路程间各处风景地名相关的民谣,此谣现在还有不少人知晓。即:“一十高龙仙,二十牛屎出窑烟,三十槽里穿山过,四十青广一线天,五十龙渣水淼淼,六十猫公上到天,七十恩龙树下歇,八十牌坊在路边,九十枫树逗一逗,松松爽爽到庙前。”③高龙:指高龙寺,在三洞高龙村,原建筑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已由民间集资另建于原址对面的半山腰上。④弥陀:佛教名词,一般指弥勒佛,也泛指佛教供奉的各类佛祖。
黄 洞
南华秋水碧,庄子或曾游①。
最恨删方志,万王故事休②。
注①黄洞有南华村,庄子是春秋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所著《庄子》第十七篇为《秋水》,因而文史界有“南华秋水”之说。②黄洞烟竹堡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原有万王城遗址,《大明一统志》、《广舆记》、《花史》等书记有不少与万王城相关的神话故事。明代桂东县令于应龙撰修《桂东县志》以“名恶事幻”为由,将万王城事删除,以致名扬历史的万王城故事,却不为现代人所知,至1982年编撰《桂东县文物志》时,才被重新发现。
寒 口
屡屡见兵戈①,清泉赣湘流②。
风霜凌两坳③,药草富三秋④。
注①寒口地处湘赣交通要冲,历史上每有战争,此处则常作战场。太平军、中国工农红军都曾在寒口战斗过。史传寒口陈家祖上就是受政府派遣戍守寒口而定居寒口的。②寒口的大坪、巴山两村属赣江流域,其他村则属湘江流域。③两坳:指寒口境内的寒口坳和荷树坳,均地势高峻,冬季风急霜多,交通经常受阻。④三秋:指寒口秋里村的上秋、中秋、下秋,三地种植中草药的历史悠久,而且草山面积广,牛羊养殖户较多。
桥头·清泉
北调有南腔,风俗融赣湘①。
泉江流异域,四处溢茶香②。
注①桥头、清泉地处湘赣交界处,大部分居民既能讲桂东话,也会说赣南客家话。民情风俗湘赣兼容。②发源于桥头的泉江是桂东境内流入赣江的一条较大的河流,两岸盛产著名的玲珑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