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性的心理小测验当不得真


金柯
 
  从一个人睡姿可看出他是否表里如一;喜欢色说明个性开朗……打开电视、收音机,娱乐节目里的这种“心理小测验”比比皆是,参与者的回答和现场特邀“心理专家”的点评往往成为节目的小高潮。然而,这种测验到底准不准?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特教系博导、中国心理学会测量专业委员金瑜教授呼吁:此类“心理测验”缺乏科学性,观众、听众别当真!

  “节目里的心理测验几乎都是凭一两个问题来判断个性倾向,甚至得出男女青年是否般配的结论,真正的心理学绝没有这么神奇!”金瑜指出,人格测试是心理测量中最难的部分,人格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只能间接推测,必须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才能得出比较可信的结论。“目前常用的人格测试量表都有几十乃至上百道题目,最权威的MMPI人格问卷的测试项目多达500多道,每道题目的设计都要在大量人群中反复测试,测验结论的得出需要经过严谨、细致的专业分析。仅凭被试者一个行为表现当场就得出判断,只能称为作秀。”
 
  这种“随堂心理测验”还犯了心理学的一个大忌:被试者在大庭广众下,很容易选择“伪装”,不会提供真实情况,而是根据社会舆论、他人态度来答题。借心理测验之名,博观众一时之乐,难免庸俗化,更会误导一些受众在生活中滥用。有些用人单位甚至用这类心理测验题挑选新员工,结果可想而知。
  
  金瑜提出,眼下流行的娱乐性“心理测验”只能称为“个性猜测游戏”,不应使用心理测验或心理测试等专业名称。节目制作者应该明确告诉受众:这只是游戏,当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