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知识 对企业实施科学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内涵的探讨


姜昭武

当今,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热点。何谓知识管理?社会人士和学术界至今尚无确切的定义,或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但社会上却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将特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部门掌握的技术决窍、业务数据或经验等知识经过收集或整理,形成企业中除人、财、物三大要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经营资源,让它被利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进行知识的不断创新、交流和传播;第二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一切知识都必须通过人去掌握,才能发挥效用,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知识管理必须通过对人的管理才能实现;第三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因为在信息化的时代,一切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都必须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运用,信息管理实质上已经等同于知识管理。

对于以上三种观点,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去理解不无一定的道理,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充分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例如:

第一种观点,提出将特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部门掌握的技术决窍,业务数据或经验等知识经过收集或整理……让它被利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进行知识的不断创新、交流和传播,这有正确的一面,符合知识管理的使命;但是,它将人、财、物三大要素排除在知识管理之外,只将其它一些要素归于另一个重要经营资源,并视为知识管理,这就存在着以偏概全的弊端。事实上,人、财、物三大要素,在现代管理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人,有传统人和现代人之分,现代人掌握有先进的文化和科技知识,在企业管理中,要实现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才的科学管理、实施人才激励政策,不充分运用先进的高智能的管理方式,是难以奏效的;财,也有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管理方式之分,传统的记记账、打打算盘就可以了,现代管理方式要引入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手段,并且现代企业的财务要担负起为企业运筹资金、创造效益的重任,试想,如对财务缺少高智能的管理,又如何达到高效益;物,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是一个虚拟企业,也还有与之相联系的大量的物的要素,就现实社会上大多数企业来说,物流系统占据的人力和资金多在60%以上,其管理方式同样有传统和现代之别,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已经发展到全部流程均用计算机控制,所用人工已减少到最低限度,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同样,物的管理也需要高智能管理。

第二种观点,认为一切知识包括先进的知识都必须通过人去掌握,才能发挥效用,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的意义上理解也是对的,但若将它视为知识管理的定义,不仅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逻辑上的矛盾,是人掌握知识,知识又管人,存在着螺旋套的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则是将管理等同于人,用人代替管理的全部内涵。其实,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涵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既有常规的人事、组织、宣传、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内容,又有实施信息化、网络化等的现代化管理内容。其中,对人的管理,只是管理内容的一部分,所以,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对人的管理是不全面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个观点,从形式上看具有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但作为知识管理的定义,仍是不全面、不确切的。诚然,现代化管理的主要手段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方式,但信息化管理远没有取代管理的全部,多数只局限于生产指挥和营销系统,而在人本思想的实施、企业价值观的确立,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凝聚力的形成,企业文化的全面开展都是无法靠信息化来实现的,所以说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对信息的管理也是不全面的。

那么,知识管理的内涵应如何正确定义呢?笔者认为,综合以上三种不同观点中的合理因素,只要先弄清知识和管理的本质属性,再加以科学地描述就可以明确知识管理的内涵。知识,应包括人类一切文明及对社会、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具体到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应包括技术的、人文的、社会的、哲学的方方面面,其中,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占据主导的地位;管理,应包括人、财、物、生产、经营、服务、技术改造和革新等诸多方面,经营和创新是管理的核心。有了以上两个概念,便不难对知识管理作出科学的定义。所谓知识管理,就是运用以现代科学管理知识为主导的各种先进知识对企业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的科学管理。这个定义,由于既涵盖了对生产流程的管理,又涵盖了对信息的管理,更涵盖了对人、财、物及其它创新、发明的管理,所以,可以认为它反映了知识管理的客观本质属性。那么具体到一个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呢?简言之,就是要不断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鼓励创新,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加以推广,使知识含量高的资产不断增值,并通过知识管理确保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获得不断提高。下面,举两个例子以示知识管理的优越性。

案例一,美国福特公司实行知识管理

在若干年以前,福特公司就在其位于全球各地的105家工厂全面推行知识管理。首先在产品制造领域导入知识管理,在各工厂之间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整体,每个工厂拥有的技术诀窍都进入数据库,实现了电子化,并在福特公司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上专门建立了BPR(企业流程再造)系统,各工厂在积极将已有的技术诀窍和经验提供出来的同时,还经常通过系统获取其它工厂的经验,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据统计,1996年系统中有60%以上内容被其它工厂所采用,1999年该比例上升到75%。

在福特公司内部,将能够提高公司竞争实力的重要知识称为BP,即最高效的制造方法。例如,福特公司下属有六座工厂分别位于南美、欧洲和亚洲等世界各地,它们同时生产同一种车型,均有安装同一种零部件的操作,其它工厂的职工需要2~8分钟时间,而南美洲工厂职工仅用1分36秒就能完成,那么后者的方法就能够认定为BPR系统,供全公司各地工厂学习。福特公司通过对分散在全球的所有下属单位的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管理,效益十分明显。据统计,1996~1998年三年间实现降低成本分别为0.9亿美元,1.54亿美元和3.03亿美元,1999年降低成本约合5.47亿美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案例二,2001最受赞赏的知识型企业及8大评选标准

"最受赞赏的知识型企业"调查始于1998年,目的是为知识型企业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标准,并推出那些通过创造、分享、应用知识而成为新经济领导型的企业。

今年"最受赞赏的知识型企业"的调查问卷被送到《财富》全球500大企业的行政总裁、财务总监、技术/资讯总监的手上,他们被视为最有资格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管理表现上作出评价的人。同时,1800名专家也被邀请进行此项调查。问卷遍及不同地区,其中北美占35.3%,欧洲占35.1%、亚洲占23.8%、非洲占4.8%、南美洲占1%。

被提名企业102家,经首轮筛选,有37家企业入围,最后评出20家。其中,有13家是美国企业,日本索尼是唯一上榜的亚洲企业,位列第19名。进步最快的是本年度冠军通用电气,从1998年的第14位,跃升到今年首位。

此外,还选出300名首席知识官及著名的知识管理精英。由于他们的专业知识丰富,使他们所效力的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表现卓越。

八项评选标准是:

1. 成功建立企业知识文化

2. 最高管理层对知识管理的支持

3. 发展并传递知识型产品/服务

4. 成功地将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最大增值

5. 分享知识的成效显著

6. 成功地建立持续学习的文化

7. 有效地管理客户知识,增加他们的忠诚度/价值

8. 管理知识为股东带来价值的能力

通过以上两个例证,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的内涵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不断创新、不断积累新知识,并通过新知识本身的传播、交流和应用,使知识资产不断增值;二是通过将先进的知识,全面应用于管理,使之改进产品不断提高质量、改革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效能。总括起来就是运用新知识,对企业实施科学管理。因此,就要建立学习文化、知识文化,并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才能确保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联系到供电企业,要推行知识管理,首先要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然后要引进知识文化、学习文化等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并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制度,通过领导的重视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便可逐步开展起来。初期,也可从模仿福特公司的做法开始,将群众性的经验推广工作先抓起来,由点及面、由表及里、逐步升华,再加上逐步引进新知识实行全面的科学管理,企业自然就会不断改变面貌,有所创新,有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