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拿什么来填平你


现在的青少年经常将与父母有“代沟”这句话挂在嘴边。如果有人跟你说:“我从没跟父母发生过冲突。”你相信吗?恐怕这句话难以服众。没有跟父母发生过冲突就如从没犯错的人生,试问,这么“完美”的人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

    “代沟”一词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位女作家首先提出来的。从这个词问世起,人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形容代际差异最准确的说法。其实,代沟的真正涵义是,由于不同代际的人基本价值观的差异,导致向不同于自己代际的人施加基本价值观而引起的彼此排斥、回避。比如青少年嫌自己的父母古板、循规,父母抱怨儿女不踏实、太新潮……这类基本价值观的差异常常引起代际沟通困难、代际差异的对立。

    其实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有代沟,并不是可怕的事,它有时甚至会教你如何品析父母的爱。在你与父母因认识不同而争吵的过程中,你会更加了解他们;而在你了解了他们之后,你就能更深地体会到落在自己身上的关心,都是他们情不自禁、小心翼翼地给予的。你毫不在意尽情享受了这么多年的关心,然后又因一些小事与父母亲人争吵并美其名曰:两代人之间必有代沟。
 

    不久前闭幕的北京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开设的“心理剧场”中,上演了这样一出心理短剧《家庭风波》,反映的就是父母与成长中的青少年之间的相处问题。
 

学习制造了两代人的“代沟”
 

    虽然此次上演心理短剧是在暑假期间,但对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抽空来的,因为他们要学英语、上奥校,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补习班。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很多家庭里,学习引发的家庭战争不仅没有因为假期的到来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据一项北京市未成年人状况调查显示,父母和子女经常在10个方面发生冲突,而学习问题是冲突最大的。

    北京市四十二中的一位同学说:“我英语成绩在班里并不拔尖,为了提高英语,我妈在暑假给我恶补,每天我都要早早起来听英语,做完暑假作业还要再做她给我留的课外题,就是不想让我玩。她最常说的就是‘你怎么还不学习’。”

    另一位来现场观看演出的学生也说:“我今天还有小提琴班要上,来这里看演出,我磨了父母一个晚上。现在都提倡减负,可我们一点没感觉轻松。”
 

专家现场调查:当“青春期”与“更年期”撞车 沟通最重要
 

    短剧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主任郑日昌教授对现场的中学生进行了几项调查式提问。当问道“觉得父母管得太少的同学请举手”时,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接着提问“觉得父母管得太多的请举手”,举手的同学还是少部分,但较前者有所增加;第三个问题“觉得父母爱自己爱得太多的请举手”提出时,场上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此时,郑教授说:“看来我们的同学还是希望父母爱我们多一些的,父母过问这过问那其实都是因为太爱我们,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可能出了错,让我们无法接受。那么,你们是否遇到过与剧里相似的情况?”立刻有几个学生刷地举起了手,有的说父母窃听电话使自己觉得很恼火,有的说发现家长偷看自己的日记因此而不再记日记了,还有的同学苦恼地说自己的聊天记录经常被父母下载,作为审问他的“证据”。那些“有经验”的同学纷纷发言,给这些处在烦恼中的同学支招,例如“把日记记在电脑里,再设上密码,一定会万无一失”,“一听见电话有‘兹兹’的杂音就放下电话”等等。

    郑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其实与父母之间重要的是沟通,当发现父母有一些不理解我们的行为时,我们应以恳切的态度和真诚的心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消除他们的猜忌和不信任,这才是解决你们与家长之间摩擦的最根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