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生从这里开始——我国婴幼儿教育新探索


 朱 丽 

    2002年2月22日,美国总统布什登上中国首都北京的八达岭长城,他由衷地感叹:“长城依旧,而中国却今非昔比。”

    中国巨大的变化为世人瞩目,而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幼教领域。
 

教育从零岁开始
 

    1999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此后,全国各地先后制定了学前教育条例,正式启动“0~3岁教育工程”,这便将婴幼儿接受教育的法定年龄,一下子推到了呱呱坠地的零岁,同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这一年的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指示研究人脑科学。国家教育部据此批准立项重点研究“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亲任这项课题的高级顾问;著名思维专家张光鉴为首席专家;江苏省教委承担了这项课题,并在南京创办“东方智能亲子园”,通过“亲子园”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将散居的0~3岁婴幼儿的教育开展起来。此后,“亲子园”如雨后春笋,北京、上海、大连以至全国迅速发展,一发而不可收。

    “亲子园”,最初称“亲子学苑”,它不同于一般的缺乏科学指导和交流的儿童乐园,“亲子园”开展的是教师、孩子、父母“三位一体”亲子双边活动,是互动式的交流。“亲子园”也不同于传统的婴幼园,它是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与整合,包括生理、心理、教育、思维、脑科学、营养、保健等领域。

    “亲子园”的理论指导,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登纳认为,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数种智能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或生产各式各样的专业或业余的文化产品;只有那些奇特的个体,才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多元智能活动,是一种多感官、多通道的活动,有助于多感官协调功能的发展。例如,语言与动作、形象、绘画、手工相结合,在词语加工的同时,也调动了大脑许多区域的协调性。“亲子园”的综合活动,就是要把“八大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等内容,贯穿到游戏活动中,进而对儿童进行全脑开发,以全方位地开发儿童的潜能;这里突出强调尊重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创造,使每个孩子的潜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儿童早期经验,与其一生发展有极大关联;儿童学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智力的开发。

    早在19世纪,意大利医学家、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就认为,人在3岁以前吸取、获得的知识,相当于成人花费60年时间拼命学习获得的知识量。著名学者包拜尔·弗洛伊德的研究也表明,幼年经常体验积极的情绪,即与养育者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得到爱的抚育,关系到良好的个性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根据人的大脑成熟规律,综合心理学家智力测验成果,提出个体智力发展过程为,在4岁前完成50%;4~8岁完成30%;而其余20%在8~17岁之间完成。

    我国当代教育学家则提出,我国的教育要从零岁开始,我们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此前的教育学研究曾认为,刚出生的孩子是无能的;而今,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对周围环境积极主动地探索,在语言、动作、情感及社会性方面有着惊人的发展潜能。有专家这样形容:孩子一出生,就有两件成长所必需的利器,其一是强烈的生存欲望;其二是吸纳周围一切事物的不可思议的发展潜能。

    从生理视角观察, 0~3岁时,人的大脑发育最快。刚刚出生时,人的脑容量一般为350~390克,1岁时增加1倍;3岁时,增加2倍,已达成人的70%,成人为1400克。因此,人的生命的最初3年,是身心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而营养和环境的刺激,对大脑发育将产生重要影响。

    据统计,我国0~3岁的婴幼儿大约有7000多万,大多处于散居教养状态。如何开展0~3岁婴幼儿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近年来,布鲁斯幼儿英语教学中心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脱颖而出。该中心的教师曾得到我国幼教界前辈楼必生教授、首创“万婴跟踪”活动的区慕洁教授,以及我国幼教界泰斗南京师大赵寄石教授的多次指点甚至直接培训,他们在实践中将楼必生教授的传统教法和区慕洁教授的西方教法融为一体,自2001年起,率先在北京和平门幼儿园、国家计委幼儿园等处,开拓独具特色的“双语亲子园教学”,并编撰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双语亲子园”教材和录音带,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孩子们在“亲子园”经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培训,在人际交往、语言接受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