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隐姓埋名问长天


孙家栋有个爱好,喜欢看天。

    今年3月25日晚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点火后尾部喷射出长长的红色火焰,发射场上空响起震天轰鸣,“神舟”三号飞船急速向太空飞去,在夜幕中留下了一道绚丽的轨迹。当这一切发生时,一位73岁的老航天人思绪早已飞越时空的阻隔,回到了32年前。

    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也是在甘肃酒泉,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随着它的升空,“东方红”那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曲调第一次在太空寰宇响起。

    第二天晚上8时30分卫星经过北京上空,长安大街华灯怒放,人群潮水一样涌向天安门广场,在满天繁星里搜寻那颗移动着、闪烁着的小星星。“在满天星斗里,找还是难找的。有那么颗小星星,从西边往东南方向走,但我们干这行的,一抬头就找到了。那个心情,我不是搞文学的,的确很难抒发出来,但它确实是一生中都没有经历过的一种情感。”

    这位老人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我国第一颗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

    同样的夜晚,同样的酒泉,同样的火箭曳尾,同样的发射升空,不同的是那次升空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而这次则是一艘已达到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32年弹指一挥间,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作为一个老航天人此时此刻怎能不感慨万千?(于伟利)

    科技日报 2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