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城市和建筑问题理论家


吴良镛1922年5月7日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45年10月赴清华大学协助筹办建筑系;1948年赴美进修于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师从伊利尔·沙里宁;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底自美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系副主任和系主任;1984年筹建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任所长;1995年筹建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任主任。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鉴于他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五十年代以来先后担任若干城市和部门的城市规划建设顾问,参与和主持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项目数十项,包括: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1976)、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1996)等并多次获奖,2000年获得国家建设部颁布的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其中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

    作为著名的城市和建筑问题理论家,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城市史纲》(1985,西德英文版)、《城市规划论文集》(1986)、《广义建筑学》(1989)、《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1994和1999,中英文版)、《迎接新世纪的来临》(1996)、《建筑学的未来:世纪之交的凝思》(1999)等著作,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会议论文以及其它学术论文近200篇。在1999年于北京召开的国际建协第20次大会上,出任科学委员会主席和大会主旨报告人之一,主笔起草的《北京宪章》在会上获得一致通过,并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此外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并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