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之前,杨利伟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志的采访,披露了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内幕,以下为访谈内容。
王志:作为宇航员,你们的要求一般是什么?
杨利伟:体重一般在70公斤以下。
王志:你身高多少?
杨利伟:1.66米。
王志:一般需要什么条件?
杨利伟:我们来有一个条件,飞行基本上在1000小时以上,最少在800小时以上,基本上年龄都在3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你才能有这样的空中经历,才会飞这么长时间。
王志:怎么选出来?
杨利伟:在最早我们选拔的时候,应该说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我记得那时候在执行任务,还在飞行,好象从档案选了大概一千多名,一千五六百名,就是从档案里选符合条件的。
王志:要经过几关?1500人人里面,先经过第一关,然后第二关是怎样的?
杨利伟:我们进京选拔了经过了几个过程。
王志::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杨利伟:在空军总医院临床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些临床检查,有没有问题,这算是一关,然后又到我们单位作为航天这个特殊的行业,它有一个特应的检查,这又算是一关,然后又通过到你单位去政审,包括家属的体检,这又算是一关,过了之后,才接到命令,到这来报道。
王志:你们怎么训练的?
杨利伟:在轨道运行这个阶段,可能对于你考验的就是失重,失重的话,你可能整个身体的血液,体液重新分布了。那么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工作,坐一些血液重新分布的训练,做一些下体负压的训练,都是针对这个去做。另外,可能会有一些空间运动去发生,那么也针对这个做一些秋千、转椅去刺激你的前庭功能,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来提高你这种应对能力,是这样的。然后,起飞和返回着陆阶段,可能对我们考验的主要就是一个载荷问题,高G值载荷,针对这个,我们也做了训练,包括利心机训练,我们现在离心机训练,正常训练达到8个G值,当时做这个东西的感受,那就是压得非常厉害。我们去看看自己一些训练录像,可能是当时把脸都已经变形,有时候可能眼泪也出来了,是这样的训练。针对这种特殊环境做的一些训练。
王志:为什么要训练野外生存呢?
杨利伟:返回来之后,按照一切正常的情况,应该问题不是很大,但是从训练这个角度,还是从难从演这方面来考虑,从最危险的角度,假如说你不落在着陆场,那么你存在一个自己去生存的问题,然后你利用当时的一些,怎么样去生存下去,所以有必要去做这方面的准备。
王志:你觉得苦吗?
杨利伟:你要是单单从训练和各种要求来说,确实它是很艰苦的一件事情,但是作为我们来说,都是很积极上进的,在热切地期待着最后圆咱中华几千年的飞天梦,所以我感觉,你从事这项工作,并没有什么苦不苦的感觉,确实没有感觉它苦。(根据中央电视台整理)
新浪网 今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