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医学成就——针灸术


  

    针灸术是中医治病之术,方法是以针刺或以艾灼穴位。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已遍应用针灸来治病了。针灸的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并具有疗效迅速,操作简便,费用经济等特点。
    针法是用金属成针具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灸法是用艾绒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温灸一定一定穴位的皮肤表面,源于原始社会的(砭石刺病),(火灼疗法)。这两种不同疗法,治病原理是 玫的,而且配合使用疗效更好。左图为唐代针灸图残卷。
    针灸治病所依据的是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其纵行干线叫经,横行分枝叫络,它们把人体结成一个表里上下,脏腑器官相联系沟通统一整体;脏腑发生的种种变化,往往通过经络反映到肤表腧穴(穴位)上来,这样,针灸有关腧穴,可以通过经络的传递,控制脏腑的变化,其至给机体以整体性影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右图为(黄帝内经)内记载的有关针灸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针灸疗法,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公元7今年,日本法令明确规定,以(黄帝明堂经),(针灸甲乙经)等作为学习医学和针灸学的必修科目。公元1136年,朝鲜政府也作了类似规定。针灸术在十七世纪传入欧洲,至今仍有许多国家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针灸疗法。右图为清宫旧藏西洋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