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艺资料-明清时期的根艺
到了明代
根艺就更加发达
从一些文献记载中
可看到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 竹根创作出适合人们欣赏的摆设
而且还雕刻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高级家具以及其他实用品
尤其当时的根制拐杖更为出名
明代传有李东阳
灵寿杖歌
-谁采青壁红琅
见之慕之不容口
锡以嘉名曰
灵寿
爪之不入行有声
金可同坚石同久
吾家此物旧所有
神与相扶鬼相守
明代谢在杭所著
五杂俎 -书中 物部 记载
吴中以枯木根作禅椅
盖本于此
在 长物志 中也记道
以天台藤为之
或得古树根
如虬龙结曲臃肿
槎牙四出
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
更须莹滑如
玉不露斧介者为佳
近见以五色芝粘其上者
颇为添足
除了文字记载
明代仇英绘制的 金古图 -桃李园图 -画中
也出现了树根椅子
在上海市豫园中玉华堂内
至今陈列的根制双椅
玉玲珑麒麟和凤凰等实用品及观赏品
也是明代根艺家们采用榕树根创作出来的
在 陶庵梦忆 书中
对明代人溪澄有这样的记述
貌若无能 而巧夺天工
然其所以自喜者
又必用行之盘根错节
以不易刀斧为奇
经手胳剖磨之而遂得重价
到了清代
根艺创作又有了新的成就
在 胤祯妃行乐图 画中
也呈现出天然树根的床
当时著名的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在故居山东
淄博市陈列的文物中
有他自己用树根创作的
纸案艺术品
据孔府有关记载
衍圣公孔毓圻
曾向康熙帝上贡根雕如意
春杖等物
清代也有用树根拼接的坐椅
乾隆帝坐椅清人顾禄在 桐桥倚桌录 工作 中记载
杖俗称拐杖 大抵琢取山中榔
栗楂老干 为之
亦有方竹
剡藤为之者
光润可喜
又据施鸿保 闽杂记 卷记载
佛面竹 长一二丈
粗及把
节甚疏
每节有一佛面
眉目口鼻皆具
可谓手杖
俗称定光佛杖
这个时期不仅根艺实用品遍及全国各地
而且根艺欣赏品的艺术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清代的根艺家们继承和发展了木雕艺术传统
使根的艺术创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金陵 嘉定地区
根雕创作更为繁荣
出现了不少根艺家和优秀根艺作品
画筒
他们应用竹木棍的自然形态
独出心裁地创作出圆雕形式的人物及动物形象
如朱雅正的 渔翁 -和秦一爵的 张果老
-都是当时根艺的代表作品 嘉定地区封氏一家
他们的根艺创作具 有独特风格
封氏到了 锡禄和锡璋兄弟时
除了创作
刘海戏蟾
-布袋和尚
-天女散花
-等民间传统作品外还创作了一些肖像根艺作品
这些作品 都是依照
三分人工 七分天成
-的根艺创作技法进
行制作的 他们在人物或动物的面部采用了木刻技法
雕 出人或兽的形象表情
周身的其他部位
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来表现
两兄弟由于技艺精湛
被宫廷召去
还被封了官爵
故宫现在还存有他们不少根艺作品
当时安徽黄山附近的太平县有个汤俎
被誉为清代在安徽黄山采用古
树根创作人物
鸟兽的根艺家
特别是根艺人物创作已成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专业
浙江和福建 两地的生产比较集中
浙江的宁海 温州 浦江
福建的莆田 仙游以及杭州的天竺
都是著名的产地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福禄寿三星
和 麻姑仙女 作品
就出产在福建
浦江和宁海地
区的根艺作品被称为 柴珠人
成为当地的特种手工艺
这里的 柴珠 指的是烧材的意思
根艺家将野外的废树根或竹根采集来之后
放入河中烂掉外皮
利用其天然形态
加以雕琢
和装配
制成了精美的工艺品
把废根变成了宝贝
赢得了柴珠人
这个形象的称号
柴珠人 的根艺美术作品
大多是八仙
寿星
魁
星姜子牙
关公
钟馗
诸葛亮
杨贵妃
西施貂蝉
昭君等人物形象
每件作品都各具特色
即使是同一主题的作品也不雷同
人物的衣着都是依照根材的自然形态加以表现
因而十分形象 简练 协调
有动感 有神韵
这种 天人合一 的创作方法
使每个人物作品都具有个性
形象也较为生动自然
古代根艺家们所进行的人物创作
虽然不橡木雕艺术
那样全部用刀雕刻形象
但是经过他们的丰富
想象和巧妙加工
成为历史上人们较为熟悉的人物形象
表现得既有思想感情又有神情面貌
似如天然造化一般
柴珠人 的根艺作品不仅仅限于人物
花卉和动物创作也十分流行
他们的这些作品
都是表现现实生活的
充满了快乐 喜悦的情调
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