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二、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教学内容]
聆听《牡丹之歌》 教学基本要求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2.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
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及含义。
(影片《红牡丹》插曲,借物喻人。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高贵品格)
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不给学生讲调式)。
2.要求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及第四乐句。启发学生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学生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作品分析]
歌曲《牡丹之歌》
这首歌曲是我国故事影片《红牡丹》中的一支插曲。影片描述了江湖卖艺女子红牡丹不畏强暴,洁身自好,敢于向黑暗势力挑战的故事。歌曲借物喻人,通过对艳丽的牡丹花的赞美,升华为对人的品格的颂扬。
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总体的抒发,对雍容华贵的牡丹发出热情的感叹和赞美。
接下来的两个乐句是对牡丹的品格的具体叙述与颂扬,曲调平稳,多处于中、低音区,前后句对称地出现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带有叙事的音调特点。歌词以精炼、朴实的语言赞美了贫而不贱、富而不骄,甘为他人奉献的高贵品格。
最后一句是全曲的结束句:
歌词是前句的重复,但旋律音区升高,更富热情,再次表达了对美好品格的崇敬之情。
[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宜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表演《编花篮》;聆听《牡丹之歌》;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第二课时:表演《盼红军》;聆听《花之歌》。
第三课时:《花之歌》音乐会。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