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方 |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疾患,近些年发病率升高,发病年龄偏小。许多患者从儿童时期就显露苗头,带病一直到中学、大学、走上社会乃至成家立业。其间,由于患者缺乏对本病的了解,陷入各种误区,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着精神生活质量。 患者在就诊前,一般都在以下心理误区中徘徊。 一、掩饰病情 多数强迫症患者都极力隐瞒、掩饰自己的症状。他们从不跟同学、同事、家长、妻子(丈夫)吐露,当被人察觉他们有反复洗涤、检查、整理、抠摸等强迫行为时,也不承认不正常。有的患者把病况当作“特级”秘密,在患病几年或十几年之后,精神被压抑得几近崩溃时,才对心目中的一两个挚友说出来。 二、自治其病 在长期患病过程中,患者无时无刻不在自我“治疗”。他们有的采取与病对抗的方式,控制自己不去做不去想,结果不但以失败而告终,而且又产生了抑郁或焦虑精神障碍。 三、求神问卦 如果站在强迫症患者的角度,的确感到这种病真像中了邪。如有的患者坐在那里办公,却会全神贯注两个裤腿上,心中反复比较着是否一般长,明知这种想法滑稽可笑,但无法摆脱。还有的患者起身想走时,总是在原地转来转去像寻找要紧的东西,这样磨磨蹭蹭半小时也走不出房门。患者的亲人或同事认为可能被鬼神迷住了,患者也不得不信,于是去乞求神灵。 四、“谨慎”求医 许多强迫症患者也多次去过医院,他们希望是躯体疾病,可当未查出器质上的病因,服了些安神养脑的药无效时,他们感到更痛苦和紧张。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有的不得不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要求医生为她(他)保密。当医生为他们做了检查诊断和心理分析后,告之还得配合服药,并需要一定时间时,他们会警觉地问是否会吃坏大脑。无论医生怎样解释,一些患者仍拒绝服药。 以上患者的做法,不但不能使病康复,而且在无意识地“煽风点火”,强化扩大病情。患者之所以步入误区,主要是对强迫症缺乏正确认识,加之社会对精神疾患的偏见,产生“病耻”感,不敢坦然面对。 怎样走出误区,尽早摆脱强迫症的困扰呢? 首先,患者应正视病情,积极治疗。选择一个既懂精神科临床,又有心理治疗经验的医生,因为强迫症的发病因素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系统的检查、鉴别和相应的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森田疗法等心理治疗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医患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其关系不但要体现在院内的治疗,还要体现在院外的治疗(工作时间外的电话答复指导)。 第二,患者要相信药物,给治疗以时间。药物治疗强迫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强迫症的病理机制已被揭示,患者相关脑区神经通路5-羟色胺递质不足是导致病症发生的生化因素。患者应根据医生制定的药量及疗程积极配合,不能中途放弃,这样才能有效治疗强迫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