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也衰退



中国大批企业由兴盛走向衰退,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缺乏品牌战略设计,则是其共同点。

国内许多名噪一时的品牌,突然间坠入了恶梦的谷底,然而这些品牌在走向崩溃之时,已经在无形之中露出衰退的迹象。对于陷入衰退困境的品牌来说,应怎样遏制衰退呢?

紧握上帝的手
创建品牌之路,就必须与消费者的距离拉近,时时、处处以消费者的喜好而转移。成功的品牌总是牢牢地把握消费者,引导他们对品牌认知到购买,设身处地关心他们的需求,建立情感的纽带,促使他们做忠诚的消费者。
百事可乐公司世界饮料部主任罗杰斯·安瑞说:“如果你确实做到了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那么,其它的一切便不在话下。”
中国许多品牌创得快,倒的也快,究其原因是一味地卷入“广告大战”、“品牌大战”,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宣传运动中迷失了方向,没能够提供满意服务,难免让品牌饱尝辛酸、没有立足的根本。

“名正言顺”
给品牌命名是一门科学,它是建立品牌的基础。“名不正则言不顺”,好的商品命名胜似千言万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只有让消费者记得住、叫得响、传得快,又能适应消费者的心理,才能赢得所爱。
好的品牌的命名会注意其发音,具有内涵,简单独特、清楚传达产品定位,富有产品的功能联想,还注意文化背景。如“红豆”商标,创意巧妙独特,“此物最相思”勾起人们需要幸福生活的感觉,从而为品牌奠定扎实的基础。
可口可乐畅销中国市场,深受64%的消费者喜爱,除了它的特殊配方,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外,与它的品牌名有很大关系。可见,好的命名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销量,更有利于赢得消费者的偏好。

重视生命
质量是品牌创立、发展的根本。消费者选择产品,总是以上乘质量的产品为选择对象的。
质量低劣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企业效益的突出问题。整体而言,中国企业尚处于创牌子的初级阶段。许多企业追求产量心切,放松了质量管理。有的随意简化工艺、放松质量检测标准、放宽原材料标准、缩短生产时间等等,导致质量急剧下降。
据统计资料显示,国内企业库存积压资金估计已突破6千亿元,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至8%,除了适销不对路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不少产品质量不过关而压库。数年来,我们产品检验合格率只有7成左右!

不仅是实力的较量
品牌知名度是公众对品牌的认知程度。如果品牌的知名度不高,也就意味着优势不强,召唤力不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欠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是靠质量、款式、口碑、服务、企业信誉、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等特性累积而成的。
当然,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离不开推广宣传,把企业的有关信息及时传达给消费者和公众,使消费者对于品牌了如指掌,增加说服力,在竞争中便会处于优越位置。
广告宣传中,国外品牌强大的攻势中,执着、新颖的创意,使人大开眼界,无论是给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带来了推动。“味道好极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排山倒海地宣传,天天在中国百姓耳边响起。品牌竞争不仅是实力在较量,也同样是广告宣传的较量。

多品牌占据焦点
纵观世界品牌,靠单一品牌能占领50%的市场份额,至今还没有。即使有过也是相当短暂。吉列剃须刀目前拥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3%,它是靠MachⅢ、Sensor、TracⅡ和Atra四个品牌共创的结果。
相比之下,我们那些即使被市场接受的所谓中国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能达到20—30%,已属罕见,多数人们熟悉的品牌,大约维持在5%左右。就连最为人们认可的青岛啤酒,其市场份额也不过只有7%。
当然,作为中国企业,不可能像吉列公司那样用得起一个产品多种品牌,但是作为誓创中国名牌的企业,应该重视市场的份额,让它成为竞争中关注的焦点。

卖掉形象
消费者买商品是为了使用,而买品牌,除了实用价值外,还有其身价、品味、档次和自我满足的需要。商品和品牌的区别也在于此。
许多知名品牌,在此方面都做得十分优秀,如舒肤佳附加价值是“有效去除细菌、保持家人健康”;宝马是“驾驶的乐趣”;金利来“充满魅力的男人世界”……。
然而,国内众多品牌对超出产品本身价格的价值定位都几乎不存在,品牌资产没有得到提升,从没想过用产品的观念去参与竞争,找出各自产品不同的有机联系。

利润的魅力
追求合理的利润空间,并非就是把品牌等同“昂贵”。正是追求高额的利润空间,才让微软迅速发展壮大,一举成为强劲品牌。
可见,只有高出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企业,才能将更多的税后利润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和扩大规模再生产之中,从而让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我国企业利润都摊得很薄,尚落后世界500强平均水平的2.52个百分点,我们在赢利能力上还有很大空间。当今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阶段,品牌竞争已是大势所趋,一味地靠降价将无法参与品牌全球行销一体化竞争。

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了解你的消费者,保证信息沟通的畅通,将他们变化的内容和形式反馈回来,对你的产品进行调整,以满足消费者的欲求。P&G的优势在于它致力于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产品每跨一个地区,都要重新测试一次,结果要是不理想,就不会勉强推入这个市场,或者是修改之后再进入市场。
雪花电冰箱是国内最早的生产厂家,80年代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1989年与美国惠而浦公司合资,却未能保住市场老大的位置。究其原因是雪花冰箱5年内只开发了两个系列17个新品种;最根本的还在于它难以适应市场,既不能继承传统的精华,又没有吸收当代先进的科技成果,未能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如今,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现代品牌经营中,“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极为危险的。所以制定长远和科学的品牌战略,对于企业不仅是必要,而且显得更加紧迫。


原作者:张 冰
来 源:中国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