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1483-1520)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他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后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他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聪明特别表现在善于汲取他人之长,而后加以综合的创造。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圣礼的辩论》和《教皇利奥十世》等,还作了一些建筑设计,并为西斯廷小教堂设计画稿。他的才能又表现在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的形象。风格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历史评价
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一生成就
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
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
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等。
拉斐尔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在《小椅子圣母》中,拉斐尔将圣母形象刻画得更加人性化,圣母的装束深受异国风情的影响,色彩绚丽充满东方情调。整幅作品构图完整,充分体现了拉斐尔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
拉斐尔最著名的壁画是为梵蒂冈宫绘制的《雅典学院》。这幅巨型壁画把古希腊以来的50多个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等,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类的创造力。
在《雅典学院》中,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以他们两人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形象生动,丝毫不显得杂乱。
整个壁画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由辩论的空气,所有的人都是那样毫无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在进行活动。他们或者在一起侃侃而谈,或者是独个儿在那里进行思考,人物或立,或坐,或缓步走动。作品构图十分宏大,画面层次分明,人物有聚有散,疏密得当。
拉斐尔在绘画过程中,不仅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作为背景的三层高大的拱门,既显示了画面很强的纵深感,又加强了全画的宏大气魄。在色彩处理上,乳黄色的背景与人物衣饰的红、黄、白、紫等色互相交错,鲜明而又十分协调。
拉斐尔的壁画比较有名的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
拉斐尔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卡斯蒂廖内像》描绘了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披纱女子像》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
1520年,拉斐尔已患重病,仍在绘制《JD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拉斐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拉斐尔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吸收众家之长,并加以综合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和另外两位最伟大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提并论的艺坛三杰,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形成一种“秀美”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生活速写
拉斐尔的启蒙老师,他的父亲去世后,就到了一个画家的画室里学习。他勤奋地探索绘画的奥秘,能敏感地捕捉住美和艺术的真谛。
16岁时,拉斐尔离开家乡乌尔宾诺,来到北意大利安布利亚地区的裴路基亚城,从师于佩鲁基诺。一天,佩鲁基诺对拉斐尔说:“我不想让这小地方拖住你,你要到大师云集的佛罗伦萨去,你可以独立工作了。”这时拉斐尔才19岁。他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色彩感觉与透视原理,绘画技巧相当成熟,才能已经超过老师。
在佩鲁基诺的引导下,拉斐尔跨进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世界,很快就融入到画家群里,急切地吸取着大师们作品中的成就,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向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请教。他充分利用佛罗伦萨能提供给他的一切:他研究解剖学、观察大自然和新的社会中人际关系,他对生活、对人,尤其对女性和母亲更加充满感情和爱。他要把佛罗伦萨的全部艺术精华变成自己的营养。
后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羽毛已经丰满了,可以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他想到罗马去一显自己的才能,让世人看一看谁是当今意大利最优秀的画家。教皇朱理二世为了赞颂自己,把最优秀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家都请到罗马来为他服务。
当时,米开朗基罗正在为教皇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刚满25岁的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接到罗马送来的圣旨:“教皇想尽快在梵蒂冈见到拉斐尔,以便他在罗马与意大利最优秀的艺术家一起,为美化罗马而工作。”不久,梵蒂冈的画家们被告知:除了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之外,其余的画家们全被辞退了。教皇认为,罗马只要有这两位大师就足够了。
天才的成就,引来繁重的订画任务,太大的名望终于把他压垮了。1520年4月,他病倒了。医生为他诊断病情以后摇着头说:“您,亲爱的大师,您从年轻时候起就过着过于紧张的生活,现在受到报应了。人们都知道艺术家是一些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他们不吝惜生命,而是让生命去燃烧。”
一个星期以后,这位杰出的艺术家离开人世。他死后的荣誉,将永远存在于他的作品之中,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
名人年谱
公元1483年,出生于意大利。
公元1499年,离开家乡乌尔宾诺,来到北意大利安布利亚地区的裴路基亚城,从师于佩鲁基诺。
公元1502年,来到佛罗伦萨,声名大振。
公元1520年4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