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23-哆来咪 > 音乐资料 > 学习相关 > 第二课堂 > 音乐欣赏 >> 十送红军-14册第3单元

十送红军-14册第3单元

简介:十送红军-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材14册第3单元长江两岸教学资料





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民歌。如:《送郎当红军》等。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现在,我们听到的《十送红军》是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后的作品。它保留了原民歌的素材基础,同时也有艺术上的加工与提高。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十送红军》的旋律有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ACA的结构形态。应该说,各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

,从而形成整首歌曲的统一风格。与此同时,每段
旋律又融进独具特色的音乐因素。
( 如:等),从而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尽管在短句间歇时有短小的间奏穿插其中,然而从整体上,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



相关资料:

让《十送红军》的旋律永存

人民网记者郑有义

  久违了,《十送红军》!

我对红军有一种深深的崇拜情结。当中央电视台热播的《长征》传出《十送红军》优美深情的旋律时,我这个早已不惑的中年人竟抑制不住感情的潮水,眼睛发热而至唏嘘不已。连夜打电话给我在部队时的一位忘年交棋友传递信息——当年,我们每次对弈时他都要百哼不厌地反复着那首在我看来优美无比的《十送红军》。十几年没见的棋友,在电话那端同样唏嘘不已。我对红军的崇拜更来自那小学课本上的《一袋干粮》,红军战士把长征过草地活命所必须的一袋干粮送给了母女,母女活着走出了草地,红军战士却永远留在了草地上。那母女在草地的边缘拿着空干粮袋等待和寻找她们救命恩人的画面,镌刻般在我孩提时代的心灵中无法磨灭了。

待后来,理性地认识长征,才更深切地感到,实在是红军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留下的巨大而丰富的精神遗产。长征,留下了我党我军与沿途群众鱼水深情的瑰丽篇章。前不久,宁夏隆德县共产党员张国勤单骑走访长征路,受到沿途革命老区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象帮助当年的红军一样自发为张国勤提供帮助,拿出珍藏的老酒敬张国勤,一些当年目睹红军的老人们忆起红军更是涕泪交流,令张国勤感慨不已。许多老将军回忆起红军的军民鱼水情仍难以忘怀;长征,留下了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最精粹的精神。雪山巍巍,草地茫茫,人类难以跨越的天险,无与伦比的艰难与惊天地、泣鬼神的惨烈,使红军坚韧不拔、一往无前,追求光明和理想的精神展示得石破天惊!长征,留下了我军军史、战争史上的光辉范例。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克遵义、打娄山关、激战金沙江,一个个大气磅礴、千曲百折的经典战例,把毛泽东的用兵如神和红军的英勇善战突现得淋漓尽致。长征,不仅是党史军史上彪炳千秋、荡气回肠的史诗和华彩乐章,是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典范,更是人类精神史上的绝唱,是我党我军、是中华民族光照千秋的精神财富。

历史不能忘却,精神财富更不能丢掉。任何一个底蕴深厚、昂扬向上的民族都不会忘记从自身的传统和历史中汲取发展的动力和营养,并始终视之为巨大的精神财富。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对青年和孩子的教育中,在一些地方,我党、我军、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有些弱化了,青年和孩子对党史、传统的知识知之不多,感受不多,感情淡化,《十送红军》远不及走红歌星的市场红火。当然,我们不能再去要求我们的青年和孩子都来天天唱〈十送红军〉,但对青年和孩子进行卓有成效的党史和传统教育,确是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全社会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中华民族发展经济、竞争于世界经济之林的今天,需要不忘历史,需要发扬传统,需要长征精神。

——让〈十送红军〉的旋律永存! (人民网宁夏7月1日电)


----------------------------
注:本页制作素材部分来源于14册教师参考书配套光盘 版权归原出版社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