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考艺术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许多声音条件好的学生都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声乐考入音乐学院或普通大学的音乐系。但是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是将人的发声器官作为乐器演奏,来传情达意。而在实际教学当中,一些专业术语特别抽象,老师经常举一些例子 (如闻花香,打气筒等)帮助学生理解,尽管这样,好多学生还是“误入歧途”。下面我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声乐教学中的几个误区,以供声乐考生参考。
打开喉咙、张大嘴
有的学生认为张大嘴就打开喉咙了,这是错误的理解。实际上有些学生嘴张得很大,而后面小舌并未抬起,舌根下压,咽腔缩小,声音僵硬。打开喉咙实际上是打开咽腔,使得U通道扩张,声音通畅无阻,进而获得良好的共鸣。那么,如何正确地打开喉咙呢?我认为,打哈欠是体会打开喉咙的最简单的途径,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过头,那样会使声音太靠后。当喉咙完全打开时,会感到喉咙似乎不复存在了,能明显感觉得到的只有气息的支持和响亮的共鸣。
气息深与浅
在实际教学当中,声乐老师都强调气息吸下去,因为只有吸下去,声音才能唱上来。但有的学生由于气息吸得太深,导致声音僵硬。而有的学生气息吸得太浅,简单的开口音练习,只能上行,下行时气息就不够了(当然也有膈肌的控制问题),所以我觉得掌握气息的深与浅是非常重要的。
气息的深与浅是对立统一的,既不可太深,又不能过浅。太深则气息僵硬,过浅则声音苍白。这就要求练习当中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处理作品时,深沉思念的乐句气息要深,欢快亲切的乐句气息要浅。
声音位置的前后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声音的“靠前和靠后”一直困扰着学生,认为声音靠前的学生总是强调声音的集中和明亮,往往唱出来的是“白声”;而认为声音靠后的学生总是强调声音的浑厚和通畅,导致声音抠在里面,闷着出不来。
老师要求学生位置靠前,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将声音送出去,正如绉文琴老师所说,眼睛能看多远,声音就能传多远,老师要求学生位置靠后,实际上是让学生贴住后咽壁唱 , 特 别 是 唱 高 音时,向后、向下用劲,将 高 音 从 后 脑 勺 甩出去,就像射箭一样,声音似箭,位置如弓。我国京剧花脸的 “堂音”和“脑后摘筋”唱法就是这个道理。
口腔的纵开和横开
口腔的纵开和横开指唇的动作。纵开演唱强调声音的浑厚感,特别是进入换声区时,能帮助声带缩短变薄,让声音变圆、变暗,获得高音。横开强调声音的色彩性,横开应是微笑的口型,而不是咧嘴角。这种微笑的口型应和欣喜的心情一样。横开的好处是,它容易使舌颚肌松弛,避免舌骨前移下压,容易使音色明亮灵活。
不管纵开,还是横开,前提是内开。但在实际歌唱中,没有纯粹的纵开,也没有纯粹的横开,二者皆有。一般情况下,在中声区横开的因素大于纵开,高声区纵开的因素大于横开。
总之,理解了以上几个概念的真正含意及辩证关系后就可走出声乐学习的“误区”,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勤奋努力的学习,获得优秀的艺考成绩。
五台中学张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