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灿烂的鄂尔多斯民族音乐——漫瀚调教案
鄂尔多斯东胜区第一中学陈乐乐
教学目标: 1、 欣赏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民族音乐漫瀚调,增加对漫瀚调的了解,并对漫瀚调音乐感兴趣。 2、 简单学唱《天下黄河》第一段歌词,感受漫瀚调音乐。 3、 通过学习了解内蒙古的地方民族音乐漫瀚调,激发培养学生弘扬民族音乐的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了解漫瀚调这种音乐形式,弘扬地方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欣赏学唱漫瀚调,了解漫瀚调的音乐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听唱法 欣赏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校本教材 电子琴 授课年级:初一年级 授课类型: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 |||
教学过程: | |||
环节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 |
师唱《北京喇嘛》提出问题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晋陕蒙三界交汇处,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蒙汉人民和谐相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背景,不仅滋养了一代代的准格尔人民,而且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准格尔民歌——漫瀚调。 |
感受音乐,听歌词内容(幽默) 了解准格尔旗 |
对漫瀚调有初步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 引出课题 |
|
早在清代嘉庆、道光时期,清政府对蒙旗实行“借地养民”政策,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格尔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蒙汉人民经常在一起吹拉弹唱,在蒙古短调民歌基调上加入汉族歌词,故此,蒙民与汉民一道,同选曲调,同编汉词,漫瀚调应运而生。漫瀚调它是准格尔旗蒙汉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水乳交融的象征,是准格尔旗蒙汉两族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一笔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财富。 |
了解漫瀚调由来 |
了解漫瀚调由来 |
|
一、欣赏《天下黄河》 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 1、 演唱者有几个,采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 歌词描绘了什么景象? 3、 谈谈你对音乐的感受? |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两个、对唱 劳动人民生活景象 热情奔放 高亢舒展 明快 |
感受漫瀚调音乐特点 抒发劳动人民朴实的情感 |
环节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简单学唱《天下黄河》第一段歌词,进一步感受漫瀚调音乐。 师范唱 |
学生跟唱 跟琴学唱 |
亲自用歌声感受漫瀚调,并感受歌词韵味。 |
(三)、欣赏漫瀚调 |
二、欣赏《二少爷招兵》 背景介绍:二少爷汉名奇子俊,蒙名拉布敦,生于1901年,是准格尔旗东协理札萨克那森达赖的次子,父子俩都是当时的开明人士,二少爷很早便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得到了共产国际和冯玉祥将军等的支持,他创立新军,创办新学,深受当地群众拥护。后来被部下刺杀身亡,年仅31岁。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创作了充满赞誉和怀念之情的《二少爷招兵》 欣赏提问 1、有几段歌词? 2、旋律有几个乐句? 3、几个乐段?(曲式结构) 歌词带有叙述性 三、奇附林《大河畔上栽柳树》(视频) 介绍奇附林:奇附林是一位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蒙古族汉子。这位鄂尔多斯的蒙古汉子,是当今漫瀚调的顶级歌手。他的演唱中音明亮,高音尖锐而不失华丽,嗓音运用自如,极富美感。那尖锐、悠远的声音似有磁性一般,现在就让我们欣赏漫瀚调歌王奇附林那比帕瓦罗蒂还要高的声音,穿云入霄的华丽咏唱。 问题?1、歌曲表达了怎样情感? 2、伴奏乐器有哪些? |
学生欣赏了解二少爷 了解漫瀚调歌王奇附林 欣赏思考问题 |
让学生了解漫瀚调歌词的题材广泛不仅具有抒情性而且具有叙事性 了解漫瀚调音乐结构特点 歌词有抒情性可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了解伴奏乐器 |
|
通过以上对漫瀚调的了解总结漫瀚调音乐特点: 漫瀚调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其腔调热情豪放,旋律朴实新颖,歌曲哲理鲜明,感情炽热直率,语言朴素无华,加之句法整齐,节奏明快,融合乡土语音,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野风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群众喜爱。(板书) |
学生总结概括漫瀚调音乐特点 |
让学生整体概括出漫瀚调的音乐特点。加深学习映像。 |
(五)、歌词创编 |
歌词创编 而且有的是歌者根据演唱环境、地点、在场人物和个人感受,即兴编词演唱或是叙说一件事情的始末,或是从一个侧面去反映一种思想感情。现在就请同学们即兴发挥,创编歌词,歌词内容可表达学生的学习生活或同学之间的友情等等。 老师示范 老师点评 |
学生分小组创编歌词并演唱(看学生情况而定) |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了解漫瀚调的另一个特点即兴性 |
六、总结 |
漫瀚调是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蒙汉两族人民在和睦相处甘苦共济的漫长岁月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1996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 2008年“漫瀚调”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师唱 《漫瀚调枝荣叶茂开新花》 漫瀚调调是一枝并蒂蒂花 |
|
增强学生弘扬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