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演奏的笛子


    常见的笛箫大都有六个音孔,每孔各司一音。这样加上六孔全按就可以奏出七个音,再加上指法变化控制,还可以奏出半音,实现转调。表现手段就比较丰富了。我国的少数民族还有一些少于六个音孔的笛子,当然它的表现力就要受到局限。
    早在我国周代就有一种三孔的吹管乐器——篱。郭璞在《尔雅》注中说:“篱如笛三孔而短小”。今天在祭孔的仪式中仍然可以见到手执朱红色小笛的舞者,这朱红色小笛就是篱,不过它已完全不能演奏,退化为舞蹈的道具了。
    法国有一种只有三个音孔的竖笛——茄罗倍,演奏时单手执笛另一手击鼓。这种竖笛虽然只有三个音孔,但因为泛音丰富,所以还能有合适的音域演奏一些小曲。陆春龄和煤矿文工团的佟富功都曾在舞台上演奏过这种乐器。
    以上说的是只有三个音孔的笛类乐器。它们不设更多的音孔是因为另一支手要解放出来做舞蹈动作。还有本来是用双手演奏的普通笛子,但因为另一支手必须从事其他的劳动,所以不得不使用单手操作。这时就必须选用一种较为简单的乐曲。
    前几年几个吹笛子的朋友聚会,临时决定每人都要吹奏一曲。我推脱不过,为他们吹了旧社会算命瞎子招徕顾客的笛曲。盲人以竹竿代目探路只能单手执笛,边走边吹。
    这段曲调只按最上面的三个音孔,采用的是筒音为sol的指法。在此处吹sol音只开最高的音孔超吹演奏,发音偏高,曲调凄厉,对那些内心忐忑的人,很能起到招徕的作用。
    1991年3月我也曾向中央民族乐团的宁保生谈及这段曲调。宁保生说他曾为电影《月牙》配过一段算命瞎子的音乐。
    这段曲子要比上一段优美得多,它也是用单手演奏的,是以生活为依据的艺术加工。
    用单手演奏的旋律音域很窄,限在四个音之内,用特殊指法也不会超过五个音。
    这样的例子还有,黎英海在他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中,引一段上海郊区挎篮买糖的小贩吹的竖笛旋律,来说明即便只有三个音也很容易确定“宫”音的位置。原谱是用线谱记录的。
    单手执笛的局限是造成用音如此吝啬的原因。但是这段旋律很有艺术性,我们可以从中感觉到叫卖声的味道。
    在古代音乐文物中常能看到一些音孔很少的乐器,如骨哨、埙等,我们总会因它们的历史久远而骄傲,但又会因无法用它们吹奏出理想的旋律而遗憾,但去口千万不能因此断言当年肯定不能用这样的乐器吹奏出简单而生动的曲调。